北科人物

FIGURES

刘莹:相伴北科十年 筑梦科研之路

2022-06-12
单位(作者):学生工作部(处)

2022年,是她在北京科技大学求索的第10年。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科研之路上,拼搏奋进、逐梦前行。她是刘莹,让我们一起走近她的故事。

图片

刘莹,女,1995年3月生,中共党员。2017年保研至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光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师从夏志国教授,2018年转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于2020年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目前在意大利技术研究所(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世界百强化学家Liberato Manna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交流。硕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发表TOP学术论文10篇,其中,9篇为中科院一区,1篇为高起点新刊,论文总引用量达600多次。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1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篇,谷歌学术引用达800次。发表论文的同时,还获得了学生最高奖校长奖章(公示中)、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团内百优“科技之星”、校优秀三好学生、厦钨-厦门金鹭硕士生奖学金等荣誉。

学习——勤奋好学 严于律己

图片

本科期间她态度端正,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曾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最终获得保研资格,保送至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于硕士一年级申请到硕博连读资格,在夏志国教授这里继续深造。在研究生专业学习上,她结合原来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有针对性地认真研读了有关书籍文献,学习了相关必修与选修课程,在一年内修满全部学分,各门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她学会从文献和交流中学习。首先,保持阅读文献的习惯,多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资讯。另外,通过关注很多微信公众号,了解每天推送的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第二,从交流中学习。多与导师、实验室的小伙伴讨论交流。交流可以传递和获取学术信息,不能闭目塞听、自我封闭,只有广泛地交流,例如每周给导师交周报,实验遇到问题及时与相关领域的小伙伴交流,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学术领域

科研——笃定前行,潜心钻研

图片

在科研能力上,她具有积极向上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本科毕设期间,为提早地接触研究生生活,本科毕设就在夏志国教授这里开展,进行一种NASICON型磷酸盐结构与发光性能的研究,并根据所研究内容在《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硕博连读阶段,跟随导师夏志国教授开展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先后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Chemistry of Materials》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1篇。发表论文的同时,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厦钨-厦门金鹭硕士生奖学金等。她还参加了量子点化学、物理与应用研讨会和第七届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在会议上曾获得墙报的“优秀展示奖”。为了深入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际发展,她申请到国家CSC奖学金,通过国家公派,目前在意大利技术研究院 (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世界百强化学家Liberato Manna教授课题组进行交流学习。

根据硕博期间的科研经历,她认为做科研要有以下几点品质:

(1) 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想出成果要不停地探索、思考,阅读文献,再进行大量的实验。另外,要勤于总结,做完实验要及时处理数据,即使失败的实验也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多与他人交流、或者阅读文献,寻找问题的答案。每周一定要做一次总结,并做好下一周的计划。

(2) 要敢于失败,有抗压能力,勇于尝试;要保持专注。

(3) 能坚持,有耐心,用大量的时间投入研究工作。

(4) 要多阅读,多交流,对学术前沿有一定的敏感度,并对所在方向前景有准确的评估。

(5) 要锻炼良好的表达能力。拥有一个清晰的逻辑与思路,学会把自己的意思完整准确的表达。

日常的科研是与未知相处、和失败相伴的漫长旅途,步步荆棘的过程也有获得成果的快乐。

生活——爱科研,更爱生活

图片

生活中,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各种活动,学习理论知识,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思想端正,遵守纪律,明辨是非,疫情期间积极服从组织安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另外,在实验室,刘莹积极承担实验药品的采购工作等,尽力帮助及引领刚进入实验室的同学。同时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课余时间也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摄影、旅行、瑜伽等,做到爱科研更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让自己活得更加潇洒。

写在最后

图片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过去的荣誉无法代表未来的成绩,不能驻足于此。我会将这些成果作为将来勇敢拼搏的鞭策,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就会风雨兼程的走下去。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也很崎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将再接再厉,求实鼎新,不断完善自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责编:付云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