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人物

FIGURES

王云良:科研创新与物理人才培养的l领航者

2025-04-05
单位(作者):教师工作部

王云良,中共党员,数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物理学会理事北京高教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超快超强激光物理的研究。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年主讲《电动力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目前担任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队长,应用物理专业黄昆英才班负责人,致力于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被Phys.Rev.Applied等高水平经典物理学杂志收录SCI论文50余篇。曾荣获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

专注课堂,注重改革

主讲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电动力学》《物理学前沿讲座》《大学物理》《固体非线性光学》《激光等离子体物理》《超快超强激光物理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主持和参与了 7项教改项目,参与建设了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年均主讲学时达到200以上。

主持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 Phys.Rev.Applied 等高水平经典物理学杂志发表了 50多篇 SCI 收录论文。目前主要研究超短阿秒脉冲产生的研究,最近实现了突破阿秒时间尺度的壁垒,得到了百太瓦级的仄秒脉冲。最近两年毕业硕士生均能在物理学经典期刊 Phys.Rev.系列发表高质量论文。在学生培养中,注重价值观的引领,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

深耕科学研究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王云良教授曾担任物理0701班、0702班、黄昆14班、黄昆18班、理试2101班、黄昆20班、黄昆22 班的班导师。对班导师工作认真负责,通过班会、走访宿舍、个别同学谈话等形式关注班级的建设和发展,重视班级的团建工作。曾连续四次获得院级优秀班导师。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积极承担本科生导师工作。其中,北京市级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尘埃粒子对孤子弱非线性传播的影响”获得校级一等奖;“等离子体中孤子碰撞问题研究”完成结题验收,获得校级二等奖。指导的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在中科院分区二区杂志 Phys. Plasmas 30, 012905 (2023)发表论文。

着力品牌创新孕育黄昆英才

王云良教授担任应用物理专业黄昆英才班负责人。负责黄昆班的招生宣传、教学计划修定、教学日常管理服务。负责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在日常授课、科技创新秋令营、暑期生产实习、保研面试选拔等方面的工作对接与协调。为拓展“黄昆英才班”学生国际视野,组织《热电材料物理》等外国专家课程。组织由北科大-中科院半导体所专家共同承担的《半导体前沿讲座》。在黄昆英才班的拔尖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中,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形成了“为国家建设主战场培养物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黄昆11曾荣获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竞赛优秀团支部称号,黄昆17、黄昆18、黄昆19、黄昆20、黄昆21、黄昆22,连续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标兵、87级校友基金最佳团队、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高校示范学生基层组织等荣誉称号。

开拓学生实习实践道路强化校企联动

担任应用物理专业生产实习队长,与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北京市生产实习基地。此外,组织与北京现代、康宁公司、北邮光纤通信布来得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开拓学生实习实践。过去几年,为了缓解疫情对实习工作的影响,联系了北京市计算中心,内蒙古超算中心等为学生提供了线上生产实习服务。黄昆英才班特别设立了半导体所秋令营科技创新活动,使黄昆班同学能够提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训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