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人物

FIGURES

万向元: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2020-04-22
单位(作者):党委宣传部

万向元,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特岗)、国家“万人计划”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有着近20年的农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经历,作为“新农人”,他持之以恒,苦心钻研,取得了诸多显著的创新创业成绩。

坚守科研一线,做踏实的“新农人”

万向元教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始终坚守在科研第一线,聚焦种业行业痛点,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我校生物农业新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国内率先启动实施作物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主导并成功建立的玉米多控不育技术体系和玉米通用型显性不育技术体系,作为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可以解决玉米育种和制种过程中长期缺乏稳定不育系的难题,大大提高我国育种和制种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参加北京市与中央高校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联合发起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平谷生物农业研究院”。该研究院旨在汇聚生物与农业领域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打造“农业+大健康”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确保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最终实现健康中国梦。积极开展生物与农业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转化应用,着力打造央地融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大健康”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中心。在中南海参加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与“放、管、服”政策落实座谈会,提出三条意见全部采纳,并被采纳在科技部和财政部2019年文件“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12条措施”中。已主持国家科研项目32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包括《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Cell》子刊《Molecular Plant》4篇),SCI总影响因子超过220,引用次数超1900;申请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培育玉米新品种3个和水稻新品系5个,获批国家新品种权保护证书5项;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6项。

以真诚领发展,做热心的“新农人”

万向元教授始终相信,一个人的进步需要带动更多人,这样才会促使行业发展。他积极服务首都科技发展,积极参加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了引进国际高端优秀生物农业科技人才,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国际化、一体化和市场化融合创新体系,服务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并有效提升北京科技大学生物农业学科建设和优秀人才培养。他推动建立北京市生物农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并为研究院捐款200万元。建设生物农业科研平台4个: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平谷生物农业研究院、北京中智生物农业研究院、主要作物生物育种北京市工程实验室,极大促进了学校生物农业新学科建设。为打通“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市场销售、资本助力”全产业链,在海淀区东升镇建立了“中关村首佳利华生命健康产业园”,2017-现在,每年为北科大老师和研究生无偿提供2000平方米试验、办公和生活空间。目前集聚了“生物、农业、食品与医疗等大健康”企业59家。2017-2019年,他多次组织北京科技大学老师前往中央办公厅定点帮扶科技扶贫工作。积极参政议政,2017年被增选为北京市平谷区政协委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技扶贫,增产增收”为主题活动中,帮助当地推荐优质水稻新品种和玉米高产新品种。并积极推动当地生物农业科技人才引进、生物农业相关国际机构分支机构在当地落地建设,为当地生物农业高科技发展献言献策,助力北京平谷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恪守教师准则,做有德行的“新农人”

万向元教授时刻谨记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自信,敢得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坚守“品质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原则;按照“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标准,以身作则,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万向元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研师亦友-我最喜爱的导师”。现已培养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安学丽教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张勇讲师和孙倩博士后)。他的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长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和近10个官方认定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多次宣传报道。此外,近10个官方认定微信公众号“首都人才北京组工国科科学技术中心国科农研院BioArt植物、北京科技大学等”给予了广泛报道。

(责编:杜嘉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