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倚宏,中共党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所有必修课成绩均在90分以上,大三综合成绩98.351分,位列专业第一,获宝钢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带队获节能减排国家级特等奖,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

大学四年,获宝钢奖学金、建龙基金奖学金、新生人民一等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校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铜星志愿者等奖项荣誉。获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特等奖、数字汽车大赛创业组国家级二等奖、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北京市“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等4项国家级、14项省部级、17项校级竞赛奖项。担任能环学院2021级年级长、能源2303小班主任、党建工作中心宣传部长、志工部部长、校学业辅导中心工科物理朋辈讲师等职务。
修德励能攀高峰,知行合一促双碳

刘倚宏与“双碳”的故事,始于大一入学时刘应书老师的《气体分离及其在能源环保生命保障中的应用》专业选修课。他第一次听老师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一次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他深知,这不仅是国家的大战略,更是每一位能环学子肩上的责任。从那时起,他便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立志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双碳”目标为己任,以实际行动担负起能环学子的家国使命与时代责任!

做敬畏知识的学习者,做踏实前行的赶路人。专业学习始终是他的主旋律,他知道学习没有捷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他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主动地找本科生导师、任课老师答疑,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所有必修课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三分之二的必修课成绩在95分以上,大三学年综合成绩98.351分,位列专业第一。
大学近四年的时光里,他经历过高光时刻的激动喜悦,也经历过低谷时期的焦虑彷徨。在最难熬的日子里,他收到了一份朋友寄来的特殊礼物——一台体脂秤,上面写着“这台秤只能用数字表示你与重力的关系,仅此而已!它无法测量美、天赋、志向、潜力、力量、爱或性格。”看到礼物的那一刻他豁然开朗,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他相信外在标准绝不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量度,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进一寸自有一寸的欢喜。也是从那时起,他每一次遇到遭遇挫折,都能迅速调整心态,重拾信心,继续在追寻梦想与热爱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科研求索自奋蹄,以赛促学勇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倚宏自入学之初便对学术科研充满兴趣,因此主动加入了空天热辐射能量开发与利用课题组,在全程导师王存海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训练。记得第一次参加组会时,王老师说:“做科研,最重要的是坐得住冷板凳,保持兴趣,有毅力,不服输。”在王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也努力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目前他以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身份在期刊《Next Energy》和《Water》发表2篇学术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项。未来,他将前往北大继续深造,努力为生态经济学领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研精覃思重实践,砥砺前行助减排

做上下求索的挑战者,做专业报国的北科人。在学校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影响下,刘倚宏积极主动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节能降碳成果,他从节能降耗、废物回收和资源再生三个角度切入,多次参加科技竞赛,针对保护绿水青山和实现“双碳”目标,给出能动方案,贡献能动智慧。

大二大三学年,受到冯黛丽老师《传热传质学》与于淑艳老师《环境新材料与技术》课程的启发,他关注到光热界面蒸发、金属有机骨架等前沿领域,并着眼发展零能耗海水淡化提盐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聚焦粮食、淡水资源紧张现状,利用洋面集水灌溉协同海水淡化提盐,设计了海洋仿生垂直农场,大幅降低海水淡化的能源与经济成本,充分开发海洋农耕潜力。

从最初萌生创意,到组建团队,再到开展实验、设计并建造装置、形成最终成果,他历经了长达十个月的备赛鏖战。带领队友一起头脑风暴,激发创意;在场地熬夜改进装置,解决技术难题;轮流值班进行实验,确保数据准确;最终他们挺进决赛,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时隔5年为学校再次拿回特奖殊荣!

科技竞赛能够很好地磨砺一个人的科研能力和抗压能力,他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于他而言,团队成员不仅仅是竞赛队友、项目搭子,更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友、无话不说的伙伴。在忙完项目的闲暇时刻,他与队友在草坪席地而坐,聊生活的趣事、学习的焦虑,聊未来的规划,理想的生活,聊他们的诗和远方。
心怀暖阳续星火,挺膺担当志燎原

以专业优势赋能美丽中国,以青年之声回答时代之问。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刘倚宏积极弘扬红色精神,担任学院党建工作中心宣传部长,制作精神谱系系列推送。积极参与学院党支部与阜高营村党支部红色“1+1”共建活动,为村民们讲解科创设计中的低碳理念,看到村民们逐渐露出理解与认可的神情,他的内心也满是成就感。此外,他还担任学院年级长、校学业辅导中心工科物理朋辈讲师,组织大型复习串讲、期末辅导等,精心制作10份授课PPT,累计授课120个课时。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作为学院志工部部长,他积极传承志愿“家文化”,组织参与世界机器人大会等10余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291个工时,获评“铜星志愿者”称号。他坚信:“志愿精神就像一束光,可以温暖每一个角落,可以照亮他人,也能温暖自己。”“学长学姐们曾经帮助过我,如今我也要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大四学年,他担任能源2303小班主任,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与生涯规划辅导的朋辈作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培养钢铁情怀与“双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