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人物

FIGURES

张铮:在科研教学中探索育人真谛

2020-07-07
单位(作者):教师工作部

张铮,男,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jpg

张铮博士自2002年免试保送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学士以来一直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工作,其间,于2006-2008年期间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工作,担任研究生团委常务副书记;2015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后,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践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目标,在科研创新工作、课程思政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曾在Nature Energy等期刊发表文章80余篇,他引2400余次,承担和作为研究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等重大基础攻关项目研究,被Nano Research评选为“2020 Young Innovator Award”,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一项;获得第十一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工科组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工科组第一名);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八届青年五四奖章、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针对前沿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究,积极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张铮博士始终以推动低维半导体材料向前沿应用发展为目标,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SCI他引2492次;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了论文23篇,2019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篇,其中Advanced Materials 3篇、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篇、Advanced science 1篇,ACS Nano 2篇、Nano Energy 2篇,其中4篇文章被选为期刊封面亮点报道,多次被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精选为Further Reading论文;担任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材料学分会副秘书长。受邀作为特邀编辑组织了《科学通报》“氧化锌材料与应用的前沿科学问题”专刊。被Nano Research评选为“2020 Young Innovator Award”,该奖项通过匿名提名推荐方式,每年奖励在某一学科的45位45岁以下的青年研究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与应用基础》(第五完成人)。

他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作为项目主要骨干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问题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创新特区项目等项目研发工作。2019年,协助张跃院士通过指南建议提交、专家论证、项目答辩,最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亚十纳米二维材料异质结构与半导体器件》资助,成为我校时隔30年第二次拿到材料科学方向的重大项目。

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改革,践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张铮博士将学科特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探索新时代工科教学的有效课程育人新模式,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第三期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以主讲的《纳米材料与微纳加工》课堂为试点,主动践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究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与思想政治元素相互作用关系,梳理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获得第十一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工科组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工科组第一名),主讲课程被列为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建设计划之一,并被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入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选编》中。

促进科研与育人相结合,探索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模式

张铮博士指导张彦哲等同学完成的《倒置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与表征》和胡津铭等同学完成了《零能耗超薄柔性光电探测器》大学生创新项目,均荣获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届“摇篮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并获得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他还担任材料学院本科纳米16班主任,将学术指导与专业情绪培养和专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纳米16班王陆君瑜同学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学院榜首,纳米16班28名毕业生中,经他推荐,3人通过面试被北京大学录取、2人保研本校、2人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深造、1人赴美国莱斯大学深造。王陆同学在接受学院采访是说 “张铮老师为班级同学提供热心细致的指导,为我们一次次之指明了前进方向。” 他也因此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责编:杜嘉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