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科技大学众多敬业爱生、诲人不倦的老师中,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从教三十余载,以师者身份为荣,以耕耘教坛为己任,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竭心尽力。他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他就是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热能工程系教授,第十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夏德宏教授。
不忘初心,以德释教体现为师之道
“今天我终于走进了北京钢铁学院,我要成为像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全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对北京钢铁学院以身相许!”这是夏德宏日记里的一句话。在新教师入职培训课上,他又一次向青年教师们回顾了那段时光。1979年,夏德宏以满腔科技报国的爱国热忱考到钢院,开启了追求人生梦想的求学之路。6 年后学业有成,研究生已毕业的他因导师的一席话,选择了留校任教。“我本来已分配到国家某部委工作,暂未办离校手续,导师在我报到时找我聊天”,夏德宏回忆道,“导师劝我:‘你这么喜爱科研,可以留校当老师啊,既能做学术又能教学生’”。怀着对母校真挚的热爱,敬仰教师岗位的神圣与崇高,导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夏德宏的人生轨迹,当年对钢院以身相许的誓言终于成为一生的坚守与执念。
三十余年的教学经历,夏德宏对教师的定义有了深刻且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眼中的高人、贤人和亲人。博学广闻,高瞻远瞩,好的老师既要有专业的学术水平、广博的文化知识,也要不断闪烁思想的智慧。这样的“高人”教师,才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实现“用智慧唤醒智慧”。教师要做“贤人”,必须为人师表,修身养德。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能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内生出自觉提升德行品质的好习惯,完成“以修养促进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融为一体。当老师真心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和选择时,学生会视他为“亲人”,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信任,达成“凭信任换取信任”。做“高人”授业解惑,做“贤人”宏扬道德,做“亲人”坦诚相待,这是夏德宏的为师之道,也体现了他的育人哲学和职业素养。
爱生如子,悉心授教尽写博大精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师者,应当爱满天下,爱生如子”。陶老认为,“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师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许多实践也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夏德宏把“爱生如子”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始终以爱为师,悟育人之道。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特质与差异,因材施教,唤醒学生的潜力。他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精雕细刻塑造学生的灵魂,如何让每个作品大放光彩,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雕工技术”。有的学生天生聪慧,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增益其所不能;有的学生资质平平,甚至某方面存在缺陷,老师就要多下功夫呵护培养,对学生充满信心,使他们的长处发光发亮。数十年来,夏德宏坚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培养方案,从未忽视任何一名学生。爱学生,就要自始至终参与学生培养过程,研精苦思,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课上,夏德宏使用独创的“舞台剧”教学法,将灌输式的讲学平台变成师生共同“参演的舞台”,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活泼愉快,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课下,夏德宏每年主动担任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学科竞赛,助力学生挖掘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的综合素养。夏德宏指导学生参加了第一 ~ 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近三年就获奖 22 项,包括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9 项。学生毕业后,夏德宏依然对学生跟踪培养,成为学生的终生导师。一些工作多年的学生遇到困难找老师求教,夏德宏总是有求必应、悉心关照,竭尽所能为学生的发展操心操劳。爱学生,就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使他们都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人。夏德宏相信,好的学生应该是有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有担当又能担当的人。他把品格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循循善诱,时刻教导学生诚信、博爱、自信、阳光和勇敢。夏德宏曾在新教师入职培训时强调:“有了知识和方法的基础,再具备做人的品质和修养,学生才能德才兼备,为前途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为学生注入正能量,助其逐步成长成熟成才,这才是爱学生的表现”。
创新教学,涌情解教活现相长舞台
自 1985 年任教至今,夏德宏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先后承担“工程流体力学”、“热工过程及设备”、“液压流体力学”、“冶金过程热物理”等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他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建设的“工程流体力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热工过程及设备”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怎样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广大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夏德宏也一直钻研琢磨,并最终有了自己的成果。他独创出“舞台剧”式课堂教学法,把教师的身份,按上课的流程与舞台剧的分工细分为:上课前的“编剧”,授课时的“演员”兼“导演”,以及下课后的“监制”。
上课前,夏德宏会编写课堂“剧本”,制作分场的“脚本”。剧本的要义是生动与简练,要在有限时间内讲清楚知识点,使学生能理顺逻辑、理解重点。“脚本”则对应具体教学环节的设置。在“脚本”里,首先是课程的引出,要简短有趣,能一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好引用当前的热点和时效问题。比如在讲解动量方程时,夏德宏引用了当时的热点事件“SpaceX 海上成功回收火箭”,成功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接着是采用互动设计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夏德宏认为互动设计应该巧妙、自然而不留痕迹。他常常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大家一同研究问题,互动就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在伯努利课程上,通过从量纲的分析出发,夏德宏和学生共同推出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知识点,也让他们掌握了分析方法,以便往后自主学习研究。
授课时,老师便成了台上的“主演”,要根据设计好的剧本和脚本,配合自信得体的姿态和精炼幽默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开展教学。另一方面,老师也是课堂教学的导演。科学研究发现,人的精神注意力强度随时间成“M”形分布。夏德宏会把重难点知识放在学生注意力的高峰,即“M”曲线的极大值处讲授,而在注意力的谷底,“M”曲线的极小值处,夏德宏则变成“导演”,通过宣讲一些有逻辑、有起伏、有收获的故事,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引导学生“参演”,把单一的课堂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舞台。
下课后,老师则是“演出效果”的“监制”,确保学生有所收获且能力提高。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穷,夏德宏精心设计能够训练学生能力的作业,不仅有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练习,也有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训练,比如自主实验设计、分组调研与展示、撰写延伸学习报告等。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夏德宏始终这样认为。既要在教学内容上以理服人,也要在教学方法上以情感人,既要有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也要有形象认识和感性体悟。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一场完美的教学“舞台剧”。
学术专注,精进不休彰显师者风采
在本科教学与改革方面,夏德宏在担任热能工程系副主任到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期间,主持了 3 次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特色化”的标准,逐步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环节进行优化,为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他还承担多项教育部、北京市级的教改项目,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其中,他参与完成的教育部的教改项目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被全国高校相关专业普遍采用。
在专业认证及标准制定方面,夏德宏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参与了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在能动类专业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他还主持完成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我校首个通过认证的专业),并获得了最长的有效期,为我校其他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树立了标杆。
在本科教学奖励方面,夏德宏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标兵奖、师德先进个人、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等多项荣誉。爱乃教育之本,无爱则无教育。从教三十余载,夏德宏以爱为师,探索育人之道。他创新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注重学生的能力唤醒,关心学生长久的发展;坚持学生的品格培养,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浇灌了无数的芬芳桃李,成就了未来的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