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人物

FIGURES

张朝晖:求真务实做学问 呕心沥血求发展

2019-10-01
单位(作者):

明净的玻璃小窗,生机勃勃的盆景,堆砌着大量书籍的铁皮柜,简单实用的桌椅,整个小屋在熹微的阳光中显得那么干净而简朴。这间小小办公室的主人,就是北京市教学名师,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我校自动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朝晖教授。冬去春来,张教授己在这绿意萌生的北科大校园里辛勤耕耘了近十年。作为学院领导,张朝晖正是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呕心沥血地描绘着学院的广阔蓝图。

微信图片_20191230150914.jpg

事必躬亲崇尚实践

张朝晖于198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随后又在重庆大学、东南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他回到中国石油大学任教,2003年作为学术等身的优秀人才被引进到我校。从教30年来,张教授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6项,于2014、2015、2016连续三年被Elsevier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并荣获教育部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励。

刚参加工作时,张朝晖的研究方向是研制石油化工仿真器。为深刻理解石化流程,他一次次深入炼油厂参加生产和检修工作。众所周知,石化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爆炸。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危险困难通通阻拦不了他求知的脚步。从济南炼油厂到燕山石化,从山东孤岛到中原大地,从前郭尔罗斯草原到新疆塔里木沙漠,一个探求真知的热血青年活跃在大半个中国的经纬路上。没有大学教师的架子,没有叫苦喊累,他总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做事情,甚至有时候在工厂里一待就是半年多。“那可以说是真正的社会实践”,张朝晖回忆道。虽然四处奔波实习很辛苦,但张朝晖认为正是投身实践的那段宝贵经历培养了自己在科研工作方面求真务实的精神,也给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支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底气”。“求真务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和座右铭,同时也成为他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

测控专业属于交叉型学科,光机电信息交互融合,学习难度比较大。在学习中,张朝晖对学生们的要求中有这样一条:自己动手实践,自己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所有的理论都是来源于实际,学生只有深入实践,才能从根本上领悟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明白学习的真谛。他常说,老师的作用仅限于为学生指出愿景目标、提供仪器设备,真正的钻研之路还得靠学生自己去走。对于张朝晖而言,“实践求真知”是他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在学生们心目中,他则是一个“少说多做”的好老师。

2009年夏天,张朝晖亲自带领一队学生到山西的大山里参加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监控工程。正值炎炎夏季,野外工作环境的艰难自然不必多说,炙热的骄阳、干燥的烈风还有倾盆的骤雨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本来课题难度就不小,再加上艰苦的环境,着实让张朝晖心头感到阵阵担忧。但在他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学生们个个抢着去,而且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从无怨言。令他深为感动的是那么多过惯了城市舒适生活的学生们竟然没有一个喊苦喊累,而且全部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2016-2017年,他承担了一项电解铝测量装备研发任务,带领着一批批学生在高温、粉尘的电解槽前,饱尝了一次次失败,又顽强地进行着一次次改进,终于研制出性能优良的样机,目前正准备进入产业化阶段,以便让科研成果直接地服务于经济发展。身教重于言传,正是张朝晖潜移默化的价值熏陶,使得崇尚实践、事必躬亲的学术理念深深地融入于学生们的心中。

为人师表循循诱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本科阶段的教学是最重要的,比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都更重要”。张朝晖解释说,这是由本科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大部分的本科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好奇自强烈的年龄阶段,但此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成熟,所以这时老师们能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拿一些基础差、没有自信心甚至是比较偏激的留级生来说,他们找导师往往有些困难。对于这些学生,张教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酌情提出相对简单一点的课题,因为“也许完成这些别人认为‘很简单’的题目,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自我挑战”。在张教授看来,老师们给予他们多一些的鼓励,在作业评语里不吝予以的肯定,在询问孩子情况的家长面前的几句夸奖,甚至在面对面交流时真挚热情的微笑都能成为他们找到自信,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不能抛弃任何合格的学生”,张朝晖如是说。

虽然己经是一名成果斐然的学者,但张朝晖并没有满足现状,学海无涯,他仍在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源于他在当助教时的一件小事:在一次在给本科生上课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个令他百思不解的问题,正当他苦苦思索的时候,一个学生在上交的作业中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冲击“不能小瞧学生啊,学生是不能糊弄应付的”。所以直到现在,他总是不断地提醒着自己学无止境,不断地在教学和科研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在攀登学术阶梯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张朝晖看来,大学教师只有自我学术能力不断完善,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张朝晖认为,大学的科研应该反哺教学,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因为技术总是在不断地突破创新,真正能够在工业界长期发挥作用的科研成果毕竟是少数,培养出一大批学术人才方能在日新月异的技术竞争中引领潮头。“当我退休后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我自己的还在社会上起作用的科研成果恐怕早就没有了,而能引以自豪的还是我们的学生们,是他们在推动着技术的永恒进步”,张朝晖感叹道。

学科建设上下求索

在自动化学院,测控系只是一个小系。回忆起初到测控系的景况,张教授感慨颇深。当时由于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退休,造成了师资队伍的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让学生们对测控专业的研究和就业方向感到迷茫,专业吸引力大为降低。那一段日子的艰难对于他来说仍历历在目。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建设对测控专业的需求日渐旺盛,测控类科研项目逐年增加,科研方向更加明晰,测控专业己经发展成为一门招牌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也于2017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张朝晖坦言,在看到喜人局面的同时,当年所反映出的本科教学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小觑。“现在我们自动化学院己经将抓科研的教授们从打本科教学擦边球的位置推到了本科教学的第一线,全部承担基础课、必修课”,张朝晖介绍道。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让本科生接触前沿的科研成果,是提高专业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带动学风建设的最佳选择。

然而,当科研和教学重心都压在了教授们身上时,我们该如何给教授们释放压力,使他们能够身心愉快地、宽松自由地工作,在考验我们管理者的智慧。“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教授们实事求是抓重点,更需要我们改变管理方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我们将摸索中前行。”

“现在的学生比以前更‘实际’了”,张朝晖笑言。通过对学生们上课时的细心观察,他发现同学们只有在老师讲到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时,才会投去关注的目光;相反,当老师重复地解释一个浅显的道理时,大多数人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开。这种态度间接地导致了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进而引起厌学等诸多问题。这一现状令张朝晖忧心的同时,也让他感到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己然是迫在眉睫。张朝晖在给年轻教师的建议时鼓励他们多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实践阅历,充实授课内容,增强教学的经验支持,从而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值。

2009年底,张朝晖来到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访问学习。“我是带着许多困惑去寻找答案的。国外的教育教学制度是独特的,虽然国内外环境不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但很多做法可以参考借鉴”,牛津之行让他获益匪浅。目前,张朝晖正积极地寻找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与现实情况的切合点,力求探索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寒窗苦读,他孜孜不倦,不畏困难和艰险;专于学术,他硕果累累,却不骄不躁;为人师表,他循循善诱,坚持“实践出人才”;教育改革,他见解独到,敢为人先,大胆尝试。在实践求真知的道路上,张朝晖教授正笃定地一步步继续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