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建言应全面评估考生研究能力
3月11日,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除少数专业外,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与2021年相比,A区学硕历史学、艺术学上涨15分,哲学、教育学、法学上涨14分,经济学、文学、管理学上涨12分,理学、工学、医学上涨10分。专硕除农学、军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三类专业之外,也全线上涨。记者翻阅近年资料,...
2022.03.24 -
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不能只为“蹭热点”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纷纷晒出自家新增的专业,不料出现专业“撞脸”。原来,今年有不少高校都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根据此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2022年全国有95所高校新增备案人工智能专业。这既让人欣喜,又令人担忧。欣喜的是,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既面向国家...
2022.03.24 -
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育人铸魂,加强教育引导,将北京冬奥会遗产持续用好,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
2022.03.24 -
创造开放环境 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原标题:创造开放环境 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波士顿,拥有大量以研究型大学为中心建立的创新社区,...
2022.02.11 -
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就要不拘一格放手使用。有舞台才有展示,压担子才善承重。就是要让青年骨干打头阵、当先锋,在关键岗位上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继神舟十二号任务后再次迎来网友纷纷点赞。年轻的总调度员高健,在岗位...
2022.01.05 -
大学生就业去向反映社会变化
原标题:大学生就业去向反映社会变化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关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相关调查显示,其中8成受调查的大学生在选择“最愿意工作的两类企业”中,首选国有企业,首选国企的人中半数也看重政府机构的工作机会。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最希望获得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这类较为稳定的工作。与之相关的...
2022.01.05 -
落实“应考尽考” 呵护每一位学子的读研梦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5日至27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上年增加约80万。硕士研究生考试关系国家高层次人才选拔、关系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在部分地区疫情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落实国家“应考尽考”的要求,成了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考试遭遇疫情,咋办?两年来,因为疫情而推迟乃至取消考试的...
2022.01.05 -
应当重视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
原标题:应当重视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多重职业负荷也对他们生理疾病检出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近日,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讨会上,一项针对教师学术职业负荷和健康状况的调研课...
2022.01.05
最新阅读
更多>-
2022.03.24
专家建言应全面评估考生研究能力
-
2022.03.24
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不能只为“蹭热点”
-
2022.03.24
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22.02.11
创造开放环境 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
2022.01.05
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
2022.01.05
大学生就业去向反映社会变化
-
2022.01.05
落实“应考尽考” 呵护每一位学子的读研梦
-
2022.01.05
应当重视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
-
2021.10.15
教育部:让人才培养扎根在中国大地上
-
2021.05.27
应届生“就业难” 为何还有人选择“慢就业”
-
2021.05.20
“天坑”可以成“富矿”: 传统工科专业应改造升级跟上时代步伐
-
2021.05.13
如何带文科研究生的“研究”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