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年轻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舞台(多棱镜)
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加强求学、求职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年轻人在各领域施展才干 909万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909万,再创新高。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去年底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后,国赛选手受到企业“疯抢”,物联网项目冠军选手甚至收到了百万年薪的意向书。这个薪酬水平也让很...
2021.03.23 -
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新语)
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统一的基本理念,树立了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让“五唯”的顽瘴痼疾无所遁形。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如何持续深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落实立德树...
2021.03.23 -
评价课程:从分数至上到发展取向
学生能获得高分却要人为压分,会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失去获得感、成就感,对学生成长发展、身心健康都无益处正态分布意味着高分只能是少数。以正态分布来限制学生成绩,对于学生的努力、教师的付出都是不公平的,不仅会影响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理想成绩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打消教师以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共同发展的探索意...
2021.02.26 -
“破五唯”后新的评价标准应提上议程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进的重要机制,是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做出了新的部署,其中涉及高校评价的部分...
2021.02.26 -
本科教育评价改革出“硬招”:把尺子做细 鼓励高校“各展所长”
人民网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孙竞)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以评估分类引导科学定位。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在坚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面存在国家...
2021.02.10 -
推动高校间学分互认难在哪里
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241号(教育类10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并逐步健全线上学分互认机制。答复指出,一是鼓励高校校际学分互认。支持国内高校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校际学分互认与转化实践,完善学分标准...
2021.01.28 -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1.01.06 -
“学术临时工”是如何产生的
近日,一篇关于“学术临时工”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文中把一些中途退出科研的博士和青年教师称之为“学术临时工”,把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归咎于研究难做、论文难发、项目难申和师生关系紧张。诚然,科研人员的中途离场令人叹息,但如果简单地将原因总结如上则未免有失偏颇。其一,研究难做是每一个科研人员必须正视和接...
2021.01.06
最新阅读
更多>-
2022.03.24
专家建言应全面评估考生研究能力
-
2022.03.24
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不能只为“蹭热点”
-
2022.03.24
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22.02.11
创造开放环境 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
2022.01.05
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
2022.01.05
大学生就业去向反映社会变化
-
2022.01.05
落实“应考尽考” 呵护每一位学子的读研梦
-
2022.01.05
应当重视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
-
2021.10.15
教育部:让人才培养扎根在中国大地上
-
2021.05.27
应届生“就业难” 为何还有人选择“慢就业”
-
2021.05.20
“天坑”可以成“富矿”: 传统工科专业应改造升级跟上时代步伐
-
2021.05.13
如何带文科研究生的“研究”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