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人物

FIGURES

倪文:坚守初心,潜心钻研,精益求精

2024-10-11
单位(作者):教师工作部

倪文,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系教师,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1992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曾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9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4部,主编标准5项,授权发明专利66件,其中与企业共同申请发明专利并产业化26项,5项科研成果推广转化产值达到580亿元。荣获“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金牌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

感激党恩,坚守初心

从1992年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那一刻起,倪老师就立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心愿。在几十年教师生涯中,始终坚守初心,把教师身份摆在第一位,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中,投入为学生服务中。在教学和育人工作中,时常教育和引导学生,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努力方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融会贯通”是倪老师多年探索出来的一条独特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新方法,并明确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应该是培养学生以“创造”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指导思想。倪老师始终以优秀的品行来规范自己,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典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最大限度地理解、包容和鼓励学生。

从教32年来,倪老师作为主讲教师任教多门模范课程,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地质学研究新进展》等。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35余名,博士后10余名。

潜心专研,精益求精

倪老师坚信“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要不断钻研、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持续发扬工匠精神。倪老师带领学生们勤于思考,交流并进,努力突破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学科壁垒,并将知识融会贯通,创立了“复盐效应”和“硅的四配位同构化效应”理论,获20多位院士组成的编委会的认可,写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矿冶卷。并与学生一起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产品,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倪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开发了“铁矿尾矿与废石作为骨料配制C30-C80预拌泵送混凝土和生产混凝土预制件”技术,目前累计利用尾矿和废石4.8亿吨,生产预拌混凝土约2.3亿立方米,生产出符合TB/T2190-2002标准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210万根。

倪老师还主持开发了C40极低水泥熟料人工鱼礁混凝土,该人工鱼礁混凝土的骨料100%采用尾矿和废石作为骨料,胶凝材料几乎全部利用钢尾渣、矿渣、脱硫石膏。混凝土中重金属含量低于海底沉积物。目前已投入大连獐子岛海域 3000立方米,完成国家海洋局重大公益项目。

倪老师主持开发的固废基胶凝材料生产与应用技术,发展了具有被动水化动力学显著特征的低钙/硅水化硅酸钙凝胶的生成调控机制,已建成多条百万吨胶凝材料生产线,并完成了大量的建设示范工程,累计浇筑混凝土3000万立方米以上。研发的硅锰合金热熔渣“一步法”制备岩矿棉技术,解决了利用锰合金冶炼热熔渣工业化制备岩棉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技术集成设计建设一条年产3万吨岩棉制品的示范生产线,形成锰合金冶炼热熔渣制取岩棉工艺流程、技术规范和产业化能力,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虽然已步入花甲之年,倪老师依然扎根于科研前线,勤恳严谨地做好每一项课题,带好每一位学生。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倪老师而言,科研和学生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倪老师带领学生开发的产品和成套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推出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办法总比困难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倪老师最常和学生们分享的话。倪老师和学生们扎根在大山深处, 心间时刻不敢忘怀的是国计民生。倪老师的许多学生在大学生“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让他们从科研幕后走向台前,向世人展现北科大“钢小伙、铁姑娘”的飒爽英姿和“敢奋斗、正青春”的精神面貌,争做祖国的“钢铁脊梁”。

倪老师也用自己的行动真正践行了北京科技大学的校训:求实鼎新,用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科研的无限热情,践行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承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