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几日的降温,初冬悄然而至,无情的打破了金秋的寂静,是谁主导着季节的更替、生命的轮回?—是时间。清晨我依旧急匆匆的走过那条从宿舍到材料学院主楼的林荫小路,迎着一阵阵的凉风,脖子、手、腿都是冰凉的,紧缩着身体疾步地想逃入温暖的办公室。走到那条“银杏路”时,看到三五成群的同学们在那片银杏树下欢声笑语的拍照,留下最美的瞬间,以待漫长的回忆。
突然间脑袋里竟会冒出一个想法,想赶紧跑回办公室告诉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一块来欣赏这美景,一定也要同学们围着我们敬爱的葛老师和其他老师们照张集体照,这将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和难忘的回忆呀!但只能空想了,因为我知道最近我们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太忙了,大家都在葛昌纯院士的指导安排下,忙着申请2017年国家重点项目。项目申报截止日期是2016年11月10日,此次我们共要申报三个国家重点项目,项目一是由徐桂英教授做项目负责人;项目二是由夏敏老师做项目负责人;项目三是由张玉娟老师做项目负责人。眼看没几天时间准备了,葛老师紧急开会动员所有师生加班加点的工作,他鼓舞大家要弘扬长征英雄烈士的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大家士气高涨服从葛老师的全面指挥。
回想那几周忙乱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从开始申报到项目提交成功,这又是一次我们师生紧密团结合作的战功。曾有过多少次师生们团结合作最终完成一件复杂的大任务,我已记不住了,就像那伫立在盛夏的银杏树,它茂密的枝叶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为过往的路人留下一份荫凉怡人的清爽,但很少有人停下脚步凝神欣赏它的绿装。
这次申报工作的胜利完成首先要归功于我们敬爱的葛昌纯老师。葛老师82岁高龄,仍然坚持跟师生们一起在办公室吃盒饭当作午餐和晚餐。每当大家遇到困难问题不知所措时,就立马找葛老师汇报请求帮助。他顾不得坐着休息喝上一杯水,出来进去步履蹒跚地穿梭在这三个项目申请的队伍中,俨然是我们师生们心中拥有魔法的救世主。我们能感受到,有时因工作太长时间,葛老师体力不支,他依然硬撑着用低沉的缓慢的语速指导大家解决那些申报中遇到的难题,加班到深夜他才疲惫地骑车回家休息。我们既担心又惭愧:担心路上风是否大、路灯够不够亮,能否照亮老师回家的每一条小路;惭愧自己学识甚浅,能力不足,不能担当老师的左膀右臂。
项目的成功申请也离不开所有参与此次申报项目的师生们。徐桂英老师在本科生教学和科研任务繁忙之际,赶来办公室协助葛老师指挥项目申报工作。她跟学生们一样,吃着简单的盒饭,做着繁重的工作,使项目申报得以有序的展开。徐轶老师和刘拥军老师不辞辛苦,从西南交大赶来参与项目申报工作。夏敏老师和张玉娟老师在接到葛老师安排的任务之后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刻投身于项目申报任务中。
劳动成果也离不开辛苦工作的同学们,郝志博博士在接受葛老师安排的任务后,他从收集整理资料、负责写出其中一个项目申报书再到参与网上申报,花费了三周多时间完成此重任;张宁宁同学负责收集整理参与此次申报项目的合作单位需填写的相关资料,此外她还参加了中国科协组织的“老科学家成长过程”的采集工作,协助工作人员收集葛老师的资料和文集等;任晓娜和吕晓安同学认真负责的配合徐桂英老师完成另一项目申报的所有手续;硕士生中,闫宁、祝志立、胡启鹏和杨艳负责文件打印、资料送交,饮食订饭、财务报销等工作,其中胡启鹏同学还负责葛老师购买喷射成形设备一事。博士生田甜即本人参与了葛老师其中一个项目,负责与子课题合作单位的初步联系沟通工作,并全程参与了项目的申报工作,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项目申报的完成也离不开那些参与此次项目申报的合作单位,没有这些单位领导和员工们多年来无私的支持,我们团队的科研工作也无法顺利地进行。特别应提杨小渝研究员鼎力协助葛昌纯老师工作提高申报书的质量。金属所熊天英研究员与李美栓研究员也专程从沈阳赶来协助葛老师一起办公。
这次未参与葛老师三个项目申报的研究所内其他老师们,也各自负责了其它一些项目的申报,为我们研究所的科研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无论这些项目最后是否能够申报成功,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葛老师指挥领导下,团结合作,奔着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在准时提交完申报书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取得了一次科研上的胜利。
那一天我还是不由得停下脚步,也深深被那片北国特有的银杏风采所震撼,郭沫若曾赞誉银杏树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仰头一望看到蓝蓝的天空,看到阳光洒在茂密的金黄色的一簇簇银杏叶上,泛着点点金亮亮一闪一闪,仿佛沉浸在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中。那随风飘落的叶子像是一只只轻盈的金蝶在翩翩起舞,更像一群群婀娜的舞女在音乐中摇曳的裙摆,优雅的在大地上飘舞着。那落地的厚厚的一层层黄叶如张巨毡,将大地打扮得分外妖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也是叶子最终的归宿。想必午后或夕阳下的银杏树又是何等的壮美!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一周又过去了,每一天经过银杏树下,我都想象着同一个画面,要是我们能和敬爱的可爱的葛老师、其他所有老师们一起拍张银杏合影,该多么美好啊!今天我又一次驻足于银杏树下,却猛然发现银杏树的叶子都几乎掉光了,只有树枝头零星地摇晃着几叶金黄。
我感到一丝丝的伤感,但我明白人生充满了舍与得,虽然我们错过了与美丽合影的机会,但我们在葛老师领导下,团结合作完成了一项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科研工作,这不失为另一种更美丽的收获么?
和银杏树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呈现美丽的风景一样,我们的科研收获也是从每天的学习积累逐步形成大的气候。做科研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曾国藩家书》有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了目标之后,需“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都强调如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出自《礼记中庸》,我们做科研就像登山,一定是从低的地方开始的,行远一定是从近的地方开始的,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成就。但当我们在某一专业方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或建树时,也不能自满,不忘初心。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因此不能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阻挡了前进的步伐。当我们迷茫踌躇时,不妨打开书本,听听长者智者们的至理名言吧。
葛老师经常教育大家“同学们要记住想做好科研做好学术,首先要学会做好人”。我最近读到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书中有段话,想与同学们分享和自省。她说“镜子里的人,是显而易见的,自己却看不真。一个人的品格—他的精神面貌,就更难捉摸了。大抵自负是怎样的人,就自信为这样的人,就表现为这样的人。他在自欺欺人的同时,也在充分表现自己。这个自己,“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别人眼里,他照见的不就是他表现的自己吗?”这让我想到,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故而人都有弱点,但正是由于我们耗尽一生不断地追求完善自我也即修身养性,才使得我们脆弱而易朽的身躯变得坚硬而金贵。
晚饭时接到葛老师打来的电话,彼时他正在首都机场的休息室里,等待飞往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参加会议。在这短暂的等待时间里,他打电话叮嘱我一定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写一篇表扬稿感谢所有师生的辛勤工作,二是给他的每位学生买一本《毛主席语录》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领袖的思想,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接受如此重任,我深感自己不够周全,不能细致入微地记录每个人的工作和贡献,只能尽最大地努力回想这段时间我们共同奋战的时光。言语不免有所偏失,请大家原谅我的拙笔。但我相信,我们师生一起经历的这个过程将会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将来在葛老师带领下,将会更加和谐,做出更大的成绩。
致敬敬爱的导师葛昌纯院士
致敬所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们
致敬所有支持葛老师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合作伙伴们
致敬所有伴我前行的同窗们
大家辛苦了!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