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得主王晓的男儿之志便是如此,一旦许下目标便毫不迟疑的奋力向前。他把笃定的理想扛在肩上,让刻苦的坚持擦亮翅膀,用严谨的钻研砺就锋锷。这样的他时刻在路上,时刻等待着挑战。
王晓决定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为了能让自己能与心中目标更近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更踏实一些。喜欢数学是从很久以前就确定的事了,因为享受解开一道复杂的数学计算式的快感,因为喜欢探究深奥数学公式背后简洁明朗的定律,更是因为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在科研之中的根基性地位和作用,为了进行更为深刻的科学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王晓选择了数学,并为这个选择坚持了4年。
然而要在四年之中坚持着数学钻研说来简单,实际上却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四年中王晓经历了跨专业,从理科实验班分流去了计通学院电信专业学习,而时间也推移到了大学生活最丰富和忙碌的阶段,自此面对着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更为沉重的学习任务,更为忙碌的学生工作,坚持心爱的数学研究,变成了一件非常需要精力和毅力的事。为了激励自己不断锤炼数学思维,王晓决定报名参加数学竞赛,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激发自己更多的数学可能,坚持着最初对于数学的初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让他四年来无论得意欣喜,无论遗憾落寞,无论辛苦疲备,他都一直把数学的的任务扛在肩上,不舍卸下。
疾风彰劲草
尽管参赛之前就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但王晓的比赛之路却依旧十分坎坷。虽然三年来蝉联校数学竞赛冠军,但他却两次遗憾的与全国赛决赛失之交臂。
王晓第一次报名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于是首次参赛,他难免紧张生涩,但他仍冷静认真地为此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首战告捷,他一举夺得校赛一等奖,接着又顺利通过北京市联赛,正当他一鼓作气朝着全国赛努力的时候,一场发烧却阻断了他前进的道路。回忆起这次比赛,他不无遗憾的说:“其实那一次比赛我准备了很久,之前的心态也很好,如果没有生病是一定可以进入决赛的。”
痛失一次比赛机会, 王晓除了惋惜,更多的是期待。他像个敏锐的猎人一样等待着下一次机会,目光始终瞄准着夺冠的目标。而这一次等待又是一年的时光,在这一年里他又在体会着新的生活,面对着新的任务和难题。时光荏苒,他终于等来了新一次的机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预期一样,蝉联校赛一等奖,顺利突围北京市联赛入围全国赛预赛,并在预赛中摘得一等奖。然而好事多磨,比赛期间正值他学业的关键期,因无暇多做准备,最终他还是以几名的差距遗憾与全国赛决赛擦肩,未能如愿进入决赛。面对这次失意,王晓倒是坦然许多,他坦言:“这次比赛就真的是准备不足,与决赛失之交臂我也可以承受。”
时光又很快推移到了2 0 1
4年5月,新一轮的报名又开始了。经历两次遗憾,王晓说他并无失落与胆怯, 反而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他默默的想着,“ 这次一定可以了。”是啊,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夺冠的目标,而两次参赛的经历更是丰满了他的羽翼。在500多所高校,63000余名学生中,王晓以北京科技大学一等奖,北京市第五名的成绩杀入全国赛决赛。并在全国282名参加决赛的选手中以前15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全国赛一等奖。至此,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在他的生涯中告一段落,他以一个骄傲的成绩为3年来的辛苦奋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智者必怀仁
4年来对于数学的不懈探索,使他把关于数学学习的独到方法总结为3条建议。这3条建议是他用四年的辛勤总结的,也是他4年的时光坚持实践着的,如今他希望能将这些见解分享给正在刻苦钻研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也能收获到成功的果实。
首先初学时务必要提前预习,不为将细节都理解透,只为了解大致内容,目的是能够在课上能够跟上老师的的思路,主动的理解知识也能及时的发现自己在理解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居高望远,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二是要独立构建知识体系,把握概念之间的关联,理解定理适用的条件。数学知识体系深奥复杂,只有自己弄清楚各部分的联系与边界,才能时刻保持思路。
最后一定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积累数学思维与方法。真正的数学功底是深厚的数学素养,即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只有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将这样的思维方式融入生活,才能发现数学的乐趣和意义,才能实现自己对于数学的期待和渴望。
如今已被清华大学录取为微电子专业直博生的王晓依旧繁忙。回首他的4年,这个踏实笃定的大男孩一直都在不断给自己挑战给自己历练。而他肩上曾担负的所有任务都早已变成他对于未来选择的砝码,而他正带着这些经历砌成的砝码勇敢的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