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人物

FIGURES

我的夕阳别样红

2019-06-30
单位(作者):赵泓璇

在北京科技大学铭德楼的三层教室里,数十位白发老人整齐排坐,他们平均年龄80岁有余,手握签字笔,聚精会神地盯向讲台前的方向。只见他们时而点头微笑,时而低头涂写。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专注?原来是吴继庚在上课!

吴继庚, 北京科技大学退休教师,他潜心钻研一丝不苟,全心治教不求回报,坚守讲台积年累月。正是这般燃亮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感动着身边的许多人。

独上西楼的开路人

吴继庚自1 9 6 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后留校任教。任教三十六载,作为北科大首批接触计算机的教授,他主讲过多门课程、主编过两本教材、培养了十余名研究生并为外单位和工厂编制多个软件程序。“坐得住板凳”是他求学从教的准则,工作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他总是笑着回忆从前的自己,“那个时候的我穿得太随便啦,但是我讲课从不随便的。”对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全力以赴,他的教学受到学生们的称赞,开发的软件程序受到用户们的好评。

2000年,年满60岁的他退休后,本可以好好享受“慢节奏”生活。可是,随着铭德楼建成,他再次做了自己生活的导演。耳顺之年的吴继庚改写了舒适养老生活的剧本,开始进入老年大学教师的角色,身穿帅气衬衫,手握伸缩小教鞭,站在容纳五十余人的多媒体教室内俘获了众人之心。

上下求索的引路人

自1 9 7 8年开始进入计算机专业领域,吴继庚通过自主学习,刻苦钻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计算机的发展一日千里,智能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许多老同志想跟上时代的要求,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却由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无法如愿。作为1969年入党的“老党员”,吴继庚决定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转化发挥出来,开展计算机相关课程,以满足身边人的需求。他常笑着说,当你服务他人的时候,人生总是充满幸运和幸福的。

2010~2019年,吴继庚围绕老年大学实事求是、实用、实践的理念,设计开发课程。十年里开设10期计算机课程,为适应程度需求,分别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为大家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编辑、会声会影、QQ应用、图片处理等课程。原本对手机从不感兴趣的他,在2018年一次有关手机的讲座中看到排队坐到走廊的学员,让他改变了想法。为帮助大家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他马上购买了最新的智能手机,一个暑假坐在家里系统研究使用方法。2019年新开设两期智能手机使用课程,为大家讲授微信上网、手机支付、手机视频制作等课程。为完善教学,他自编讲义、制作课件光盘、录音录像,完成适合老同志需要的教学课件。与此同时,他对自己每一期的课程进行总结和记录,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他常告诉自己的学员,我们也许不会用到网络缴费,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世界的样子,提高我们自己的生活品质。

直挂云帆的传道人

2019年,吴继庚已经78岁。已近耄耋之年的他依旧坚守讲台,他的授课时间累计长达600余小时,课程受益已达6 0 0余人。他回忆道,“2001年的时候,一半学员比我还大,还有我的老师。到了2019年就只有四分之一比我大,我一定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充实大家老年生活的精神世界,让大家过快乐而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21.jpg

肖伯纳曾经说过, “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吴继庚常想自己是一名党员,就应该为人民做贡献。“我在学院路30号这个大院儿60年了,让院里的老人们增加乐趣,又保持脑力,努力实现健康长寿,提高思想修养就是我的服务宗旨。”然而,由于工作劳累,2011年他患上了严重的带状疱疹,常常疼痛难忍。身边所有人都劝他好好休息,但是吴继庚却拒绝了大家的好意。他说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就算带病也要坚持上课。总有人问他,你图什么。他总是笑着告诉大家,“我不要名, 更不要利,我要的就是和大家一块儿学到最后,带着新时代老人终身学习的精神气儿。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大家提高自身生活水平, 保持身体健康, 陶冶性情, 实现双丰收。”

润物无声的授业人

爱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奉献, 像一根蜡烛,点亮自己又能照亮他人。一个课堂上,碰到这样的老师何其有幸!这十年来,他从没缺席过一节课。不管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他为人随和亲切,乐于帮助每一个人,把温暖带给所有人。

原机械系教授刘淑春、原冶金研究设计院高工陈维和原校医院医生谢影都是吴老师的忠实“粉丝”,“我们上班的时候信息技术行业没这么发达。退休后从计算机初级班,高级班到现在的手机班,一直跟着吴老师。他的课程永远是那么充实,我们很喜欢上他的课程,感谢他带着我们跟上时代的脚步!”87岁的刘慕怡老师说到,“虽然我曾经是教授,但是在这里我是从头开始。2007年开始,我跟着吴老师到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都会用了。能跟上时代,我的心情是舒畅的,自然就健康了。能多动脑,多研究,我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这是我永葆青春的秘诀!”76岁的吴长顺老师,是这个班级最年轻的学生,他说,“我是1960年来到钢院,1976年在干校认识了吴老师,现在终于又跟着吴老师用上智能手机。我现在记性不大,忘性不小,吴老师的课针对老年人的设计太好了,让我全面了解智能手机的神奇,更让我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多了起来!”83岁的郭学策,一位转业到钢院的老士兵说到,“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从年轻到现在,他一直在无私奉献,总是牺牲个人时间,甚至动用全家力量,春节都在整理、装订讲义。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

吴继庚,一个普通的北科大退休教师,用他那颗永远奋进、永远热诚的心,带领着众多老同志们一起不断学习,努力与时代同步前进,这种不平凡的付出,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无尽的钦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