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学校举办第五届冶金创新国际论坛

2024-03-24
单位(作者):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

为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强调的“促进钢铁行业的创新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3月23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指导,北京科技大学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冶金创新国际论坛在学校教职工活动中心举办。

_42I5535-1.jpg

本次论坛以“绿色低碳冶金”为主题,共有11位院士莅临指导,4位院士和10位行业顶尖专家作主旨报告,400余位国内外相关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主管科技的相关领导、知名企业管理人员、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及冶金学科师生代表现场参会。

_42I5490.JPG

论坛现场

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院士,中南大学姜涛院士,中南大学赵中伟院士,日本东北大学朱鸿民院士,英国莱斯特大学董洪标院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冯超副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王新江,中国宝武集团储双杰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唐家华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安胜利教授,贵州大学原副校长李军旗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杜雪岩教授,东北大学朱苗勇教授,韩国汉阳大学Joohyun Park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姜正义教授,江苏镔鑫钢铁集团于原浩副总裁,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宋清诗;学校校长杨仁树教授,学校副校长、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焦树强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展规划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冶金学科教授、师生代表参加论坛。焦树强主持论坛开幕式。

_42I5447.JPG

焦树强主持论坛开幕式

_42I5473.JPG

杨仁树致开幕辞

杨仁树致开幕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本着“加强交流、合作创新”的宗旨,目的是为了深化各方在行业领域的联系和交流,探讨高效低耗冶金、智能制造、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领域前沿技术,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钢铁企业在冶金融合创新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北京科技大学相关学科快速发展,为国家钢铁冶金相关领域的创新能力作出新的贡献。

_42I5494.JPG

冯超致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对第五届冶金创新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并高度肯定本次论坛的意义。他指出,应当通过冶金创新国际论坛这个交流平台,加强企业、行业协会、院校的合作,共同为产教融合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政策、技术和人才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为冶金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_42I5500.JPG

王新江致辞

中国金属学会秘书长王新江指出,中国钢铁工业整体进入了新一轮调整周期,行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金属学会作为服务钢铁行业的科技组织,将会为钢铁行业的研究人才提供服务和帮助。他希望与会嘉宾借助冶金创新国际论坛这一交流平台,能够推动各企业、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_42I5507.JPG

岳清瑞致辞

岳清瑞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钢铁冶金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经历转型升级诸多“阵痛”的中国钢铁行业,正在推动由产能调控逐步转向能耗和碳排放约束。中国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已进入关键期、攻坚期。他指出,本次论坛以“绿色低碳冶金”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冶金领域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冶金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围绕冶金、资源、能源,探讨“碳达峰、碳中和”、高效低耗、绿色冶金等领域前沿技术,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他希望借助此次论坛的机会,与同仁们共同探讨冶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和新机遇,携手推动全球钢铁冶金事业的繁荣发展。

大会报告

论坛期间,姜涛、Joohyun Park、杨斌、董洪标、赵中伟、姜正义、储双杰、朱鸿民、Ulrich Krupp、王新东、李军旗、朱苗勇、朱荣、R. Vasant Kumar共14位海内外院士及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碳热钢铁冶金流程低碳技术创新、近零碳钢铁冶金新技术、资源绿色利用与过程污染控制以及超低碳排放钢铁流程再造等重要议题依次作了大会报告,探讨高效低耗、智能制造、节能减排、高端产品等领域前沿技术,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钢铁冶金行业精英,思想碰撞、智慧交融,为推动钢铁冶金领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向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和稳定性方向发展,强化品牌意识,助力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

(摄影:宣传部)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