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20周年。20年来,着眼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国家发展改革委组建了130家工程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进一步发挥工程中心的带动示范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工程中心予以表彰。表彰共分三个层次,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杰出贡献奖”为最高层次,用来表彰已完成工程中心规定建设任务和目标,累计获得两次评估优秀及以上,科研和工程化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我校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轧制中心”)等12家工程中心获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杰出贡献奖”,另有18家工程中心被授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大成就奖”,36家工程中心被授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秀业绩奖”。
轧制中心成立于1996年10月,是首批获得世界银行货款建设的4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依托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16年来,轧制中心始终坚持以“将学校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集成与工程转化,形成可向企业推广应用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钢铁生产关键技术的国产化”为目标,在热连轧自动化、轧钢工艺与设备、钢材品种开发与性能优化、表面检测产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完成了“热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国产化”、“西气东输X70、X80管线钢的研发”、“奥运会鸟巢建筑钢结构用材研发”、“炼钢-轧钢综合节能与环保技术”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奖40余项,成果转化141项,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培养行业特色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0年8月,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轧制中心成立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技术转移、工程服务、技术开发等业务,公司于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2005年,学校以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主体,扩充冶金、连铸等相关领域,并整合企业联合研发平台,成立冶金工程研究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2008年,学校将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入到轧制中心,公司于2010年获得“冶金行业金属材料工程甲级设计资质”。轧制中心、冶金工程研究院、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采用“四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方式,集冶金、材料、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与专业为一体,成为学校面向行业、服务企业的窗口和工程技术推广平台。
冶金工程研究院的成立为轧制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冶金工程研究院承担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任务。在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中,冶金工程研究院利用专项和自筹经费进行实验室和生产线改造,使科研与产业化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冶金工程研究院有独立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每年录取冶金、材料、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物流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80名、博士研究生20名。冶金工程研究院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办公与实验条件,以及固定的科研经费、生活补助与院奖学金,并要求每个学生的课题有实际项目作支撑,为学生的科研与生活提供保障。冶金工程研究院把握企业需求,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标,采用“导师+项目组”的双重管理模式,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和业务骨干。冶金工程研究院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喜爱,已连续多年就业率达100%,一大批毕业学生走上了企业领导和技术专家岗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轧制中心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学校的有力支持。2008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面临新的起点与外部环境,轧制中心提出“需求引领方向,创新支撑发展,实践保证成效,推广作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加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在行业的影响力,为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做出更大贡献,为早日实现“钢铁强国”而努力!
![](/__local/E/D5/B3/5C7B5C9DA87464118D338741529_2A2CE77F_567E.jpg?e=.jpg)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唐荻主任(中)领奖
![](/__local/8/0C/1E/8DD033529563B8F1FF28A9BF3B7_63124E5A_6593.jpg?e=.jpg)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杰出贡献奖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