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发展高校校办产业,搭建校办产业实体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校办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10月25日,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校办产业协会2012年年会在广西顺利召开。作为协会理事长单位,本次年会由北京科大资产经营公司承办。出席本次年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孙冬柏、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建国、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魏先文、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孟江、中国金属学会顾问洪及鄙等。同时,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9家单位的领导和校办产业发展实体的代表也参加了此次年会。
我校副校长孙冬柏首先致辞并介绍了出席此次年会的嘉宾。孙校长指出,参加此次校办产业协会年会的都是共同奋斗在钢铁战线上的兄弟院校,在发展校办产业的过程中,各个兄弟院校间在加强交流、学习,相互沟通和合作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在高校建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之后,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较快,冶金类院校的校内外合作逐渐增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这些对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孟江致辞并向与会代表传达了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011年的工作总结和2012年的工作要点,希望高校不断加强沟通交流,同时结合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有所突破。
本次年会上,按照协会章程,全体参会代表投票选举了北京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代总经理陆钢为新任协会秘书长。陆钢代表秘书长单位汇报了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校办产业协会上一年度的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会议上还进行了座谈交流。全体参会代表分别围绕高校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各方面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就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良好的经验进行了沟通。
会上,中国金属学会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洪及鄙做了主题为“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建议”的报告。洪老师围绕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判断了钢铁行业发展走势,并就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包括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冶金高校与钢铁企业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等。
北京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代总经理陆钢作了主题为“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中国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情况、高校技术转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分析、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情况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单位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情况等,并结合自身的工作谈了关于开展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思路和体会。
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上届协会秘书长有勇做了主题为“高校科技产业后改制时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微调整”的报告。报告围绕自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函[2012]58号《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以来,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状况、东北大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新举措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依托自身优势,立足服务学校职能,通过加强与学校学科的优势互动,建立起来的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协会理事长孙冬柏做总结发言。孙校长结合本次年会以及自身所分管的工作谈了几点认识和想法。他认为,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一方面是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是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企业发展与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不完全一样,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一种适合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化的角度,用更广阔的思路来推动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从未来着眼,抓住机遇,创造机遇,通过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推动高校科技产业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高校科技产业要不断加强与学校建设的关联度,通过加强与学校教师、学生的互动,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习的就业基地,为学校发展服务,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学校产业的发展,提高高校科技产业在学校发展中的形象。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是高校。高校科技产业通过“中试产业化基地”建设,搭建高校科技创新与技术产业化的桥梁,为高校技术创新提供产业化发展支撑,使得高校科学技术增值,真正体现高校科学技术的价值。
全体参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校办产业协会2012年年会,进一步加深了兄弟院校间的感情,为大家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沟通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掌握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新信息、新思路,受益匪浅。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