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借口:从“明天开始”到“最后一次”
我从小就特别胖,经常想减肥,但是我经常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比如学习压力大、运动多了伤身体等等。直到2024年3月,我决定,这一定要是我“最后一次”减肥。我下定了决心,每天制定锻炼计划,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周末就在健身房与宿舍之间“两点一线”。有的时候晚上突然饿了,我会起床锻炼,打篮球、跑步、骑行等等。我觉得减肥的一个秘诀是让自己忙起来,不要停下来,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让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情做,同时也要有固定的饮食时间。
调整心态:体重秤遇见情绪变化,如何“破镜重圆”
在减肥过程中,心态很重要。减肥会有滞后性,也会有平台期,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天没吃什么东西,体重还会增加。我也有因为过度减肥产生焦躁,心情低落的情绪。我有几个方法来对抗它们,那就是通过和朋友聊天,或者是看书、写日记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我买了一面镜子,每天观察自己的变化。减肥带来的变化是从面部开始的,但是面部的变化很不明显,所以可以通过每天观察自己的状态来让自己变得加自信,更有动力!
锚定信念:从“体测恐惧症”到“重塑的生命线”
最后,我认为减肥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精神支柱,找到那个你坚定要瘦下来的理由往往是最重要的!支撑我穿越平台期的,是2023年体测日,200斤的我蜷缩在操场角落,看着同学们接连冲过1km终点线。当哨声第三次催促时,我假装系鞋带的手指在颤抖,最终“不及格”的成绩,像块永远无法结痂的伤疤。从200斤到140斤,60斤的重量去了哪里?它们化作了运动场上近300km的慢跑足印,变成健身房爬坡机累计50小时的坡度角,最终凝结成如今嵌在肌肉记忆里的生物钟——每到傍晚6点半,我的身体仍会条件反射般走向运动场或者健身房,如同候鸟铭记着迁徙的方向。我突然明白这场蜕变最珍贵的馈赠,不是体重秤上消失的数字,而是让我看清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原来当我们找到比脂肪更沉重的信念,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自己的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