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COMPREHENSIVE NEWS

学校承办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研讨会

2024-09-29
单位(作者):高等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

9月28日,由教育部指导、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主办的卓越工程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由北京科技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大会平行会议“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研讨会”同期举行。会议主题聚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谋共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围绕国家战略急需,以校企深度联合为抓手,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进行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相关的理论研究、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研讨。

研讨会现场

王鲁宁主持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耀天,学校校长杨仁树,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毛新平,矿冶科技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卫东,中国科协国际部原副部长、一级巡视员、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新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庆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吴云,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谭兆奎,矿冶科技集团北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义红出席会议,学校副校长王鲁宁主持会议。现场有来自全国130余家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郝彤亮讲话

郝彤亮表示,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完整把握教育强国建设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大意义和本质要求,持续推动培养改革落地见效。结合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对下一步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的明确部署,他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以国家战略急需为导向,培养一批在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生标准体系、导师标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题质量提升等方面深化改革、勇趟“深水区”;要坚持效果导向,更加紧密对接行业产业迫切需求,推动培养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评价重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提升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能力。

王卫东讲话

王卫东作为会议企业主席表示,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和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强强携手做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是双方担负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矿冶集团充分发挥行业地位、科研平台、导师队伍、实践资源、办学经验五方面的特色优势为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提供了坚实保障。他指出,与会嘉宾应深入研讨探索,通过多方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校企融合、深化培养改革,携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不断出人才、出机制、出成果,在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谱写校企合作的崭新篇章。

毛新平作报告

在会议主题报告环节,毛新平院士围绕学校“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探讨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实施路径和成效。

王庆林作报告

王庆林聚焦新兴技术与新质人才培养,为卓越工程师学院对接国际工程师组织共同制定培养标准、互认资格认证、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建议。

王军政作报告

王军政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分享了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与改革举措,强调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完善机制、激发人才培养积极性并产出创新成果。

谭兆奎作报告

谭兆奎介绍了中国五矿履行国家使命、积极创新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企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双循环驱动”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探索构建了具有五矿特色的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

杨义红作报告

杨义红作为工程硕博士导师代表,介绍了矿冶集团研究生联合培养特色优势,探讨了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并重的矿冶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与改革举措。

杨仁树总结讲话

杨仁树作为会议高校主席,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各位报告专家站位高远、思考深入、指向鲜明、成果经验丰富,给予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以重要的启迪和帮助。他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希望参会同志以此次大会交流研讨为契机,不断创新完善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的体制机制,切实肩负起打造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的共同的责任使命。他介绍,学校坚持系统谋划、协同贯通、双向流动,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他表示,将与各方一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肩负重大任务,以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为路径,不断提升培养质量;以强化机制建设为重点,改革完善培养标准与评价体系,培育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仁树看望学生志愿者

会议期间,杨仁树亲切看望慰问在大会全程担任志愿服务工作的学校“工科试验班”“卓越创新班”学生们,向积极报名参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学生们进一步解读了学校因材施教、应才培养,以“两结合、三统一、双转移和四提升”为内涵的工程人才培养特色模式与政策,鼓励大家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摄影:高工学院)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