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校“三个第一时间”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以来,高等工程师学院电子实习基地在学院的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结合党史讲专业,创新方式讲党史,为青年学子度身定制党史与专业深入融合的鲜活素材,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工程实践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党史学习“路线图”
如何在保证专业知识高效传授的基础上,又潜移默化地植入红色基因?课程团队经过系统梳理学习脉络、挖掘重点历史事件,提出了以“史”为经,以“识”为纬,构建课程思政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这里的“史”指党史、国史、校史、专业史,“识”指专业知识、科学常识、社会共识、政治意识,通过经纬交错、横拓纵伸,建立专业知识与百年“精神谱系”的连接,绘制党史学习进课堂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例如,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将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党中央三代领导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大战略决策的演变历程交相呼应、相互渗透,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从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二、借力知识图谱,以新技术赋能课程思政
知识图谱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利用可视化软件,以网络分析和可视化为核心方法,将各节点及其关系以图谱的形式表现。作为电子专业授课团队,积极探索以知识图谱新技术融合党史学习,助力课程思政精准实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实施为,以“四史为经,四识为纬”绘制的课程思政路线图为引领,采用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对专业文献、党史文献以及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运行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教师依据知识图谱中关键词的关联性强弱,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提取与凝练,在实践课程中根据实践内容适时引入。知识图谱的引入为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与方法,此外,也为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思政素材,为红色资源沉淀下“电子档案”。
三、讲好中国故事,以专业之体载育人之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熠熠生辉的党史中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如何以专业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课程在思政实施方面紧跟专业发展,注重显隐结合。例如,由钱学森五年归国路讲到中国第一支晶体管的诞生,由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讲到现代嘉兴在线路板柔性制造方向引领电子科技新动能,由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讲到焊接方法的重要性,由毅然扛起扶大厦之将倾重担的李大钊讲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课程思政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思政”与“专业”的互融,第二重境界是“教师自身”与课程的融合,第三重境界是“师生相长”与课程的融合。通过党史学习,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内化迁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早日达到课程思政的第三重境界,把思政案例讲得感同身受,师生形成课程思政的学习共同体,教学相长,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
《电子技术实习》是电子实习基地为我校工科类本科生开设的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每年覆盖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等10多个专业的1300多名学生。2020年该课程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2021年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确立了“大道至简,扎根实践,德才兼修,爱国荣校”的思政育人目标。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