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96级校友杯”第九届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决赛在学术报告厅举办。副校长王鲁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术三分钟比赛发起人张颖,学生工作部部长赵萌,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尚新生以及相关职能部处、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生代表20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中国青年报、学校官微同步线上直播,6000余人次线上观看。


选手风采
本届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于3月5日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各学院的近300名同学参加,经过各学院初赛、通讯评审,2个校区半决赛的激烈比拼,20位选手带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创新的思维逻辑、卓越的表达能力脱颖而出,站上了决赛的赛场。
选手们将复杂深邃的科研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讲述,用清晰简单的方式向非专业听众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未来城市学院傅经纬剖析树木致灾机理与探索电网损伤规律,为城市电力安全筑牢坚固壁垒;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吕贺通过多模态情感计算融合多维度信息,使机器能更准确地理解人类情感;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晶以纳米束缚、三维囚笼、锂库预充,驯服硅基“顽疾”……他们在总决赛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展现新时代研究生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

评委点评
未来城市学院院长许镇,冶金与生态工程党委委员、高层次人才卢鑫,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郭志恒,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与机构部主任路海明分别对小组整体情况和选手表现进行了点评,张颖对整场比赛进行点评并在多年来比赛历程的基础上对比赛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获奖选手颁奖
经过激烈角逐,未来城市学院傅经纬等10位同学斩获金奖,机械工程学院宗瑞等10位同学获得银奖。

王鲁宁总结讲话
王鲁宁向获奖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讲述了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的起源和发展理念。他勉励同学们深耕研究课题,透彻理解学术方向,筑牢科研根基;凝练专业表达,将复杂成果转化为通俗语言,展现学术功底与创新思维;实践传播价值,以生动讲述连接学术与社会,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继续锤炼钢筋铁骨,书写青春华章。
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始终秉承“以演讲道学术”的核心理念,是学校深化新时代“钢筋铁骨”育人行动、涵育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自2016年启幕以来,赛事已步入第9届,吸引逾2000名研究生竞展风采,成为校内外广受赞誉的学术品牌,活动持续赋能青年学子,在校园内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深受师生好评。

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兄弟院校、校内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梁帮龙,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姚晓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冠利;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秋曼,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长林,文法学院党委书记赵宝永,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武冠雄,工程技术研究院、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党委书记何安瑞,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党委书记夏秀芹等出席此次活动并担任评委。
(摄影:学生工作部)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