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张建华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程科学与综合交叉”重点专项“卒中神经调控重塑机制及个体化智能康复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专业管理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项目主管陈洋子、侯亚庆,项目责任专家北京大学王启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谷宇教授,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立海教授、北京大学周谋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段星光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喻洪流教授、南开大学韩建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公维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何江弘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刘芬教授、北京英航会计师事务所王秀英高级会计师,项目牵头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强、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马飞、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洪波,项目合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处长陈璐、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许东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皓,以及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50余人参加会议。李洪波主持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张卫冬表示,项目的成功获批凝聚着各方的厚爱和支持,学校将严格遵循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要求,完善全流程监督机制,强化风险防控与资源保障,为项目团队提供科研条件、经费协调及跨学科协作的全方位支持。随后,张卫冬为项目专家颁发聘书。
陈洋子强调了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及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她表示,中心将全力支持项目的政策和资源保障,团队要加强协同创新,高效推进各环节工作,使成果真正落地。
赵继宗和郑海荣担任项目顾问专家并讲话。赵继宗指出,该项目聚焦于脑卒中神经调控与个体化智能康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未来将切实提升患者康复效果,造福更多患者。郑海荣对该项目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给予高度评价,强调其在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他呼吁各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项目高效实施,实现既定目标。
王启宁担任项目方案论证环节主持人。项目负责人张建华,课题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许东升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贾富仓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伟明教授,分别从研究背景与关键问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与考核指标、进度安排与组织保障、风险应对与经费预算等方面汇报了项目及各课题的实施方案。
专家组对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和质询,充分肯定了实施方案,从标志性成果凝练、技术集成和落地应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马飞特别感谢了各位专家对项目的鼎力支持与提出的宝贵意见。他强调,学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将全力配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卒中神经调控重塑机制及个体化智能康复基础问题研究”项目于2024年12月立项,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等国内优势力量单位共同承担,项目以神经科学、康复医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卒中后神经重塑“新机制”,创建多环路、多靶点、多维度感觉-中枢协同调控“新范式”,开发个体化精准智能康复“新装备”,完成临床验证应用,提升卒中康复效能。
项目旨在突破卒中神经调控重塑与个体化智能康复的基础科学问题,采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临床范式→智能装备”的整体技术路线,医工结合领域深度融合,为解决卒中运动功能障碍贡献北科力量。
(供图:科学技术研究院)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