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特色高校数学学科的交流,推进基础学科建设。4月25日,首届特色高校数学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学校开幕。本次论坛以“智汇新程 数创未来”为主题,由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所高校数学院系共同发起创办,致力于打造青年数学人才高水平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推动数学学科与人工智能、控制理论、统计分析等前沿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

杨仁树会见张平
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平作专家报告。活动前,学校校长杨仁树亲切会见了张平院士。杨仁树详细介绍了学校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并表示张院士此次来校指导工作将为我校的特色学科发展注入动力。

吴渊致辞
论坛开幕式上,学校数理学院院长吴渊详细介绍了本次学术论坛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情况。他表示,此次论坛是六校资源整合、智慧共鸣的重要体现,也是青年学子交流思想、激发创新的学术盛会。他寄语青年学者以数学之智,破解时代命题,勇于探索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的广阔天地。他还提到,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各高校数学院系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关系,交流互建、同向同行,为建设高水平的数学学科共同奋斗。

张平作报告
在专家报告环节,张平作题为“On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Large Fourier Modes for 3-D Navier-Stokes Equations”的学术报告。张平围绕三维Navier-Stokes方程这一流体力学中的经典难题,详细阐述了他在大傅里叶模条件下全局强解存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偏微分方程的深度剖析,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解的稳定性与傅里叶谱集中的理论观点。报告不仅展示了基础数学在复杂系统建模中的关键作用,也为在场师生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示。他鼓励青年学者秉持“自由之精神”,在深耕理论的同时,勇于开拓应用,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研究生报告
在研究生报告环节,来自6所高校的12位优秀研究生依次登台汇报,内容涵盖稀疏张量回归、贝叶斯学习、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与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数论、随机微分方程等多个前沿领域。现场气氛热烈,青年学者们的精彩报告赢得了专家评委与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学术的碰撞激发了思想的火花,展示了新时代数学研究的勃勃生机。

颁发证书
张平为报告学生颁发了“学术论坛纪念证书”,鼓励同学们继续在学术科研道路上不断攀登,力争取得佳绩。
会后,各兄弟高校师生代表共同参观了学校“赓续精神 铸就脊梁”钢铁文化展,了解了新中国钢铁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亲身体验了北京科技大学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科研成果,深切感受到“钢小伙、铁姑娘”们在新中国钢铁工业的伟大蜕变之路上贡献的北科力量。

合影留念
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一场智慧的交汇与精神的洗礼。它标志着特色高校数学学科研究交流迈上新台阶,也为青年学者搭建了通往未来的创新之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坚守基础、砥砺创新,锤炼理论之“骨”,铸就实践之“钢”,持续深化数学基础研究,拓展交叉融合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数学人才,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引领数学学科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摄影:张泽华)
(责编:付云笛、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