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教育部网站报道我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相关做法

2024-12-10
单位(作者):北京科技大学

近日,教育部网站《战线联播》栏目以《北京科技大学推动校企社联动 熔铸“钢筋铁骨”育人同心圆》为题,报道我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相关做法。全文如下:

北京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给学校师生两封重要回信精神,秉持“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强国建设、淬炼钢铁意志”理念,联合75家行业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集聚钢铁行业育人资源,拓展立德树人工作路径,共同熔铸“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着力打造教辅结合、校企联合、校际融合、资源互通的协同育人新范式,不断开创时代新人培育新格局。

强化钢铁支撑,多方联动夯实组织保障基础。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聚焦培养“为国奉献钢筋铁骨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共同体性质、宗旨、工作任务、组织机构等运行机制,研制《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建设章程》,着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链接,学校、企业、社会的闭环联动,以“高素质人才+创新性成果”驱动产业链提质升级,为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立体化支撑。二是突出项目落实。共同体实行单位成员制,设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单位,每年组织至少1次成员大会。行业高校按照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南分成6个片组,每个片组设置召集单位,负责片区内工作策划、氛围营造,依托地域优势组织开展特色活动。按年度发布具体联合育人行动计划,组织成员单位将已有特色活动提升为特色品牌,辐射推广到行业高校。2024年已启动8项特色活动,覆盖师生近万名。

弘扬钢铁意志,多维发力厚植科技报国情怀。一是联合实施钢铁力量探源工程。联合共同体成员单位推动将自立自强、矢志报国的钢铁信念,坚韧不拔、勇承重载的钢铁品格,求实鼎新、百炼成材的钢铁本领,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钢铁意志,奉献人民、铸就脊梁的钢铁情怀贯穿于课程主渠道、日常主阵地、实践主平台、育人主力军,打造钢铁人精神支柱。联合实施“馆、册、片、书、剧、景、节、展、网”九个系列钢铁文化展示工程,发挥时代楷模、大国工匠和科学家、教育家的榜样引领作用,拍摄制作《科技人生》《钢铁力量》系列专题片,组织实施钢铁文化主题展览、校园文化原创精品巡展巡演,打造“钢铁文化”矩阵。二是共同擦亮钢铁思政名片。用好“实践教学、形势政策课立体化教学、数字马院”品牌资源,将钢铁行业高校服务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共建共享《大国钢铁》《跟党学创业》等精品特色课程、原创校史话剧,组织“大思政课”集体备课会、课程思政大赛,推动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学科个个树品牌、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创优氛围。联合钢铁企业开展“钢铁思政”系列微课,通过课堂情景剧、师生共话等形式,以钢铁力量浸润学生、感召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集聚钢铁力量,多措并举打造融合育人体系。一是以更宽视角打造全员育人矩阵。从社会实践、产教融合、科研赋能、乐教爱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着手,组织实施八项联合育人行动,构建“多方力量+多样渠道+多维用力”的育人工作体系。联合开展“校企座谈会”“高校师生进企业”“知名企业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真正让企业家走进高校、让高校人才走进企业,实现校校通力协作、校企“双向奔赴”。二是以更大力度畅通全域育人资源。统筹共同体成员单位大国重器、重大工程、红色场馆等丰富资源,面向师生开放,通过体验式、场景化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的理解和认同。开展共同体卓越工程师训练营,内容涵盖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工程实践、国际交流、素质拓展、文化参访六大类,成员单位首批选派百余名师生参与。发起“万生进百企、钢铁筑脊梁”全国钢铁行业院校师生主题实践活动,首批组织60余支团队、500余名学生到14家钢铁企业开展红色寻访、调查研究、科技服务三大专项活动,引导学生走近行业、了解行业、服务行业,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锻造钢铁队伍,多点突破培育钢铁特色人才。一是建强关键队伍。聚焦行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聘请成员单位企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思政课兼职教师,打造“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多元联动育人队伍。深入推进教师“双走”战略,开展“红色+钢铁之旅”青年教师暑期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海外归国教师、高层次人才、思政课教师赴钢铁企业和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建以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青年人梯”辅导员专家巡讲团,深度参与共同体单位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共享育人资源。二是抓好关键任务。依托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冶金技能大赛、金相大赛等品牌活动,搭建学科类工程技能竞赛平台。联合实施“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与钢铁企业开设“钢铁脊梁班”,支持学生读研期间1—2年完全在企业做课题、出成果、长才干,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三统一”。近年来,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使命感持续增强,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到钢铁、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等重点行业就业。

原文链接

(责编:付云笛、薛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