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来看你了!"
7月19日下午,当村支书把这个消息告诉给陈老爹时,这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的老大爷显得有些惊讶。
"我在这里住了70多年,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大学生,而且还是专门来看我……"回想起当时情景,陈老爹依然兴奋。
起初,陈老爹有些担心,怕与这些大城市来的青年学生相处不好--"咱没什么文化,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比不上城市,这些孩子肯定觉得不舒服。"
然而,事实证明了他的多虑。经过短短几句谈话,许多画面都在他脑海里定格,成为抹不去的记忆--
他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们漫步田间聊农事,甚至探讨如何让玉米长得更好;
他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们一起扛着锄头,下地锄草,生火做饭;
他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们在碛口街道,瞭望商埠码头,聊谈明清民居。
在临县像陈老爹一样的农民不在少数,他们都是第一次见从大城市来的大学生。对于北科大的学生而言,他们用短短15天的时间,以谦虚、好学和务实的品格与作风,深深地感动着与他们相处的陈老爹,感动着淳朴的临县农民。碛口镇村民富贵说:"真舍不得他们走,要是将来学生们能再回到这里,我还要请他们吃我种的西瓜。"玉坪乡农民刘王大说:"这些孩子和咱农民一样,都是踏踏实实干事儿的人,希望他们将来在工作上干得更好。"
镜头一:与村民们有个约定
半个月来,这些大学生深入农民家,开展课题调研,举办研讨会,撰写调研报告,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出超过上百条建议。
"没想到他们这么务实,没想到他们这么专业,更没想到他们这么积极!"回想起和大学生相处的半个月时间,玉萍乡领导连说了三个"没想到"。
这是为何?
事情还得从7月17日,在湫水学校,北科大学子与村民们的第一次座谈交流会说起。
那天上午,北科大学子走访了许多农户。下午,他们便在座谈会上提出了一揽子建议。
队长王亚丹说,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虽然国家已经减免学杂费但对于目前孩子教育支出的承受能力仍有顾忌,对有些家庭尤其是两个子女上学的普通家庭而言在承担孩子学费方面仍有待提高。
许多队员建议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对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我觉得十分惊讶。"一位多年担任村支书的干部说。
不仅如此,北科大学生还围绕玉萍乡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参加座谈的村民们说:"起初,我们都没太在意这样的座谈会,倒是学生的认真劲儿感染了我们。"
之后,村民和学生们又分别在7月18日、20日、30日三次坐在一起,携手为玉坪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同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玉萍乡。在丛罗峪镇、碛口镇等地,大学生的务实作风也给村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家塔村村民说:"这些孩子不浮躁,说话沉稳、踏实,做事情脚踏实地,务实肯干。"
8月1日,学生离开时,和村民们已经有了一个约定--未来,村里的发展有了新成果,将回到这里一起分享快乐。
镜头二:与大学生 "村官"亲密接触
这群北科大学子有一个共同的网名"村官地带实践团",在每一个村落,每一户农家,他们都拿这个名字介绍着自己的身份。这个比较拗口但对于这群年轻学生来说却比较时尚的名字就这样流传在农民当中。
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进泥巴裹裤腿的乡村,他们一路走来,欢笑伴着泪水,汗水浇灌收获……
对农民朋友来说,村里多了笑声,多了一群外地来的孩子,而且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村官地带实践团",可是对于北科大学子来说,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份量却很重。
年轻的大学生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尤其是进入农村,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其"身份"在短时间内还保留着学生的元素,从学生向"村官"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北科大学生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之前和自己一样弥漫在校园环境的"学哥"、"学姐",早已远离了校园的安逸和城市的繁华,不再浮躁和奢求,开始了观察生活,用青春诠释、用热情挥洒在农村大地。"
走访中,北科大学生也看到和听到遗留在乡间些许关于大学生"村官"的问题,他们在想,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接轨",来更好地服务农村建设。
他们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收集一些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村官"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反映给当地政府。他们最后以上百份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了这个愿望。
现在,农民理解了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大学生"村官"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镜头三:与沧桑民居面对面
在临县,值得农民们自豪的就是碛口古镇,碛口古镇的民居。经过近半个月的拉网式调查,北科大学生联合临县碛口当地政府开展的生态文明暑期实践活动结出了首批 "果实",对碛口晋商古道、明清一条街、古代民居等进行考察,已以报告形式出炉。
古民居,寄托着人类的追忆。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在这里生活、繁衍,古民居已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而是成为一种人文活化石。当我们习惯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大厦而渐渐遗忘了古民居时,如何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人文遗产是文物保护的需要,可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是保护农民朋友生态家园的需要。
"进入碛口街道,虽没有大宅的气韵,但建筑之间有回廊、弄堂、边门、别院等,共同与主轴建筑组成一个整体,让这群学生感受着碛口这座古镇的独特风格,感受着古建筑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别具匠心。民居的质朴也留给大学生很深刻的印象。
走访调研的结果也引发了大学生对民居保护问题的思索。针对民居保护存在的问题,他们以实现古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民居的居住与保护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议。
大学生们在实践报告中提出:可以首先成立保护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民居的保护工作,还可以结合当地情况进行有特色的开发,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古物保护的关系。大学生们还在实践报告中建议当地政府制定具体的保护和开发计划,维修古民居的资金既可由政府出资也可向社会融资。
其实,在这里,在北科大学子曾经踏过的这片土地上,这样的镜头很多很多,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或展现农村人的质朴善良,或承载北科大学子太多的美好愿望……而对于北科大学子,只想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农村孩子、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好地实践自己的心愿。2010年08月16日
17:57:35 来源:吕梁日报 (冯海砚 蔡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