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启动建设项目签约大会在我校教职工活动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教育部副部长陈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领导与我校党委书记罗维东、校长徐金梧出席了大会。大会由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主持。
签约大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代表市政府分别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1家单位的代表签署共建协议。校长徐金梧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在共建协议上签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负责人先后发言。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的成功签约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关村科学城各建设单位给予北京市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首批建设项目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研发和转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最后,刘淇、郭金龙等领导为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揭牌。
中关村科学城是指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辐射的周边区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首批签约的建设项目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知春路卫星制造厂建设的包括空天一体化系统的研发中心、企业总部在内的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青云仪器厂建设的包括航空高端研发中心和企业总部在内的中关村航空科技园;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集研发、检验、孵化、技术转移等为一体的北京国机集团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推出的大型复杂激光器、影像引导放疗加速器等22个拟在北京转化的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的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通用航空工程中心、北京高等工程师学院和航天创新产业园;北京理工大学建设的北京理工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关村国防产业科技园;北京科技大学建设的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海外高端人才创业大厦;北京邮电大学建设的北邮信息网络产业研究院和物联网大厦;北京交通大学建设的北交大现代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轨道交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北京印刷学院建设的包括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在内的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印刷、包装创新产业园。
我校认真梳理多年来在新材料、高端制造、云计算等领域形成的科技优势,坚持“需求牵引、科技支撑、成果转化”的建设宗旨,积极组建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以实施“3365”工程为建设主线,即:
“3”——实施建设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三个创新;
“3”——立足新材料、高端制造、云计算三个领域;
“6”——构筑产业中试、投资融资、人才聚集、专利让渡、创业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六大平台;
“5”——建设云计算、海外人才特区、新材料创新、高端制造创新、昌平中试及产业化五大基地。
产业研究院的建设目标是:承担一批国家、北京市和企业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完成新材料、高端制造领域10个重点产业化转化工程,以“材料+装备+工艺”的集成创新优势辐射提升北京相关领域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盘整空间资源,形成“创新+中试+产业化”的整体空间,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创新创业提供新的有效空间;打造完善的云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汇聚10家以上世界级云计算技术研发机构,孵化100家以上的云计算服务新兴企业。
产业研究院立足北科大在钛、铝、汽车用钢等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基础与优势,将打造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钛合金、高端铝材、高品质汽车用钢等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依托北科大在精密加工、成套生产工艺、机械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努力实现镁合金薄带、高效零件轧制、特种钢管等技术的成功产业化;结合中关村科学城整体战略规划,加快推进祥云大厦等工程建设,聚集云计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建设北京云计算的核心产业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云计算产业示范区。产业研究院由核心区和发展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273亩,规划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核心区拟打造沿北四环路科技走廊,形成学校南线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企业聚集带。
会后,校长徐金梧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他表示,建设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学校在新形势下服务国家及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举措。北京科技大学将举全校之力,认真履行与政府、各大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的共建协议内容,进一步开放学校人力、成果、设备和空间等资源,实现建设北京市重要的产业创新高地、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北京科技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窗口、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创新工程的目标。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