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范丽珍教授课题组在新能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两项突破性进展

2010-12-09
单位(作者):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近日,我校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范丽珍教授课题组成绩斐然、成果频出。

    其一,范丽珍教授课题组联合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超级电容器用生物质碳电极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1日出版的国际材料科学最权威杂志之一《先进材料》上(Advance Materials,2010,22(45):5202-5206,期刊影响因子:8.2)。该文上网后,即被NPG Asia Materials选中作为亮点进行了重点报道(题目:Supercapacitors: Do it with biomass,报道网址链接:http://www.natureasia.com/asia-materials/highlight.php?id=803)。这是一种新型的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生物质含氮多孔碳材料。它具有非常高的电容性能,且这种活性碳所用的前驱体——氨基葡萄糖可从可再生能源即生物体中提取而来,比如废弃物虾壳、果壳等中都含有氨基葡萄糖。既可达到废物利用,又可以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煤或石油)质活性碳材料。

    其二,范丽珍课题组不仅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而且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进展。研究内容于2010年11月2日也同样发表在《先进材料》上(Advanced Materials, 2010, 22(41): 4591-4595),同时该文被选为本期杂志的内封面。该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普适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即通过自应力卷曲的方法,把导电性差以及充放电时材料体积膨胀比较大的材料卷到导电性较好的碳材料里面,形成类似“蛋卷”的结构,该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活性材料的导电性以及循环稳定性。

 

(责编:李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