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我校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2011-03-17
单位(作者):学生工作部

    课堂教学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设置心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从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硬指标”,要求“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文件称,“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北京市教工委则对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建设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即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至少1个学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为了响应北京市教工委“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计划”,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开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人际沟通与自我成长》、《大学生发展辅导》、《情感心理学》、《班级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及潜能开发》、《成功之道-领导能力训练》等七门心理选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技能,练习团体活动技巧,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规划未来发展。七门课程分布在每学年的两个学期,课堂容纳人数为100-150人。每门课程申请人数均在课堂可容纳量的两倍以上,部分达到了三倍。

    为落实北京市教工委“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至少1个学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要求,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在没有必修课的情况下,制订“新生心理素质教育1学分计划”,加强多部门沟通与合作,通过新生实践体验活动、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座、心理健康快车、课堂教学、团体心理训练等形式,为新生开展16学时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成立教学团队,充分研讨课程规划与专题设计,精心设计授课形式,努力改进教学质量,争取为学生更具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帮助。

(责编:李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