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顺利完成

2011-03-30
单位(作者):分析检验中心、资产管理处

   

    2011319-20日,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此次评审,我校分析检验中心申请实验室认可(CNAS)和资质认定(CMA)的检测范围已经扩展到钢铁材料、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石灰石、白云石、食品、食品与农产品中残留物、涂料与涂层、金属与合金物性(力学、金相、腐蚀、物性综合等)、焊接接头和焊接试样、建筑材料(混凝土、岩石、土)、各项杂类材料等15个检测领域共计260个检测项目,这标志着我校实验室资质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此次现场评审组由来自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测试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的观察员构成。评审涉及我校材料学院实验中心、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学院实验中心、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化学分析中心、腐蚀与防护中心、生物系等7个单位14个实验室。

    19日上午,现场评审首次会议在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举行。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孙冬柏、资产管理处处长刘云、副处长钱大益、科技产业集团总经理洪家志、党委书记王会中,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临等领导以及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各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临主持。孙冬柏副校长首先致辞,欢迎评审组对我校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工作进行评审指导,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实验室设备资源开放共享、社会化服务的建设背景和成效。刘临总经理向评审组汇报了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分析检验中心)的试点建设历程和创新管理模式,对实验室现有组织框架和人员岗位做了说明,特别介绍了此次实验室认可领域和项目的申请扩充情况。

    在听取了被评审方整体工作汇报后,评审组依据工作程序,宣布了现场评审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各评审环节和时间安排做了说明。首次会议结束后,评审工作正式启动。

此次现场评审除了对分析检验中心已往已经获得的7大领域120个认证认可项目进行复评审外,还对中心2011年新申报的锰矿石、铬矿石、食品、混凝土等10个领域共计148项检测项目进行了核查。评审组全面考察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翻阅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检查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员培训等体系运行记录、试验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同时,各领域技术评审员根据评审工作程序安排了15100多项现场试验和演示试验,对检测室的实验人员技术水平、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核查。

    经过两天的体系文件审核、工作记录调阅、现场实验评价以及相关人员测评,评审组对我校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维护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在现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下我校能够深度整合设备资源,建立系统性、持久性的质量管理体系表示赞赏。评审组在肯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中心及检测室在某些环节特别是技术与管理有效衔接等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为迎接此次评审,分析检验中心自20109月即着手筹备,在资产管理处的整体协调下,组织各实验室老师进行新项目筛选和扩项申报工作,编制并发布作业指导书23套、质量及技术记录200多份,校准检定设备148台套,组织各类培训53人次,开展内部质量监控10余项。在此基础上,分析检验中心于201012月向CNASCMA提交现场评审申报材料。经过分析检验中心50余名管理和检测人员半年多的精心筹备和现场紧张有序的考评审核,2011年我校实验室认可(CNAS)和资质认定(CMA)复评审及扩项评审工作顺利完成。

    分析检验中心将以此次现场评审为契机,在资产管理处整体协调下,不断深入整合、梳理我校实验室科技资源,完善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与资质建设,以更加完备的服务体系、更为规范的内部管理、更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服务于我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有效支撑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其他高校、院所的科研工作,在“科技资源共享,条件平台建设”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将我校测试平台试点建设成为全国高校“实验室科技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示范工程。

 (责编:李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