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寻寻觅觅,溯源钢铁传奇——北京科技大学首部学生实践成果集《寻铁记》正式出版

2011-04-14
单位(作者):团委孙玮彤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工业的基础,悠长的打铁声传述着永远也说不完的传奇。岁月流觞,沧海桑田,昔日钢铁今何在?2007和2008年暑假,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古代大型铁质文物学生实践团两次外出实践。历经两年的整理、分析、统计、编辑,2011年4月实践团成果集《寻铁记》正式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

    从钢铁学院到科技大学,不朽的“钢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钢小伙、铁姑娘”。2007、2008年的暑期,北京科技大学228名“钢小伙、铁姑娘”按照生源地组建了30支团队,在祖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实践活动,对分布在101个市、区、县的207件大型铁器做了调查。实践团围绕古代钢铁文物研究调查,选题新颖有价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包括“首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在内的七项奖项及荣誉称号。2009年,207件大型铁质文物的资料基本整理完毕,实践团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各位专家的带领下,对资料进行大量的整理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就现有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铁质文物的科学保护与利用提出切实、中肯的建议。实践调研报告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更是将实践之路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整理编辑出版了这本满载着大学生热情与心血的《寻铁记》。

   《寻铁记》全书分为行程篇与调研篇两部分。行程篇选编了九个分团的实践日志与感悟,记述了同学们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访名寺古刹、楼宇门庭,顶烈日、冒酷暑、披风雨,访老者、觅线索、查史料……种种实践活动下的心得体会。调研篇则从理论上展现了实践的成果。在大量调研数据和资料整理、统计的基础上,实践团分析了中国古代大型铁质文物分布特征,建立了铁质文物损害分类,分析了大型铁质文物的典型病害现象,阐释了我国铁质文物的文化价值,并且探讨了在目前经济政治条件下开展铁质文物科学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书中配有插图,从实际出发,反映了我国铁质文物的真实现状。

    溯源,沿着铁器的发展轨迹,读者们可以从《寻铁记》的字里行间逐渐领悟了这冷硬的金属的内涵与灵魂。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发展钢铁工业以及保护铁质钢铁文物,还任重而道远。《寻铁记》作为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实践团的第一部成果集,为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发展、提升实践质量、多出优秀成果作了好的开端。“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必将指导每一个北科人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责编:李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