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中国网: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杨勇:给专科学生多一条路

2011-06-18
单位(作者):佚名

 

以中外办学为主的国际学院模式

中国网:简单说一下咱们学校的情况吧,我们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是一个中外办学的模式,同时还是国际学院的模式。

杨院长:以中外办学为主,我们以前有一个国家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我们的对外合作一直是以对日的为主,近两年有一些对欧美的。咱们对日本主要是学生在我们这边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到日本大学。咱们以前做得比较多的是三加二,三年在国内拿到专科,再到日本大学。目前我们有新的国际交流班,有读一年半的,有读两年半的,整个四年半下来,拿到我们的专科到日本大学。

中国网:我们的国际学校不会只做日本的大学。

杨院长:对,目前除了日本的项目以外,我们和美国的学校和英国的学校也在做。对美国是二加二的形式。

中国网:这种合作几加几的形式,比如十几年上大学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否还需要更创新,还是这种模式学生是认可的?

杨院长:像我们和日本共同为这个项目大家相互认可的教学计划,我觉得还是有它的尝试。一个是费用,再一个是学生培养的一致性,我觉得都有它的优势。

中国网:您说的费用可能会省40、50%,还有一个适应的阶段,不会马上给它抛出去。

杨院长:和学校的对接是有组织的,所以也非常的安全。我刚才讲的一致性,因为它是一套教学模式走下去的,它只是不同的环节实现的地点不一样,对学生来讲也比较顺畅。

中国网:我们在这个展会上跟了很多年,还是头一次参加。

杨院长:第二次。

中国网: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期呢?

杨院长:我们主要是以中日为主,中日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小众的,我希望这个博览会能够让别人知道我们在做这个事情。

中国网:今年三月份日本的地震会对咱们的项目有冲击吗?

杨院长: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有影响的,我们现有在读的一些学生可能也因此退出来。我们今年三月份有一批学生也过去了,从返回情况来看,我们反应有些过度。在日本的那些安全地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和以前的生活是完全一样的。

中国网:有点反应过激了。

杨院长:过度了,有些日本人没有当回事。过去的学生初到的感觉,他三月份过去一直到现在,一直都很不错,他觉得整个过程没有惊慌的感觉。

中国网:我们再回来到教学本身,我们的师资力量是什么样的配合呢?

杨院长:目前主要是以我们自己的师资为主,我们的师资构成一个是我们的老师,同时还有一定规模的外教在做,这是一块,我们的资本交流项目对他会有一些专门的课程,无论是以专题讲课的形式还是分开讲的都有。

中国网:可以按照本土化的教学方式赢得很多多元的,国外的元素在里面。

杨院长:对,无论教学的方法还是师资的本身和应用都有。

计划内招生年均费用一万 中国学生日本拿奖学金

中国网:咱们国际学院的收费是什么样的价位。

杨院长:假设要加入我们这个中日交流项目,我们计划内的学生三年下来大概是一年一万左右,会多支出一万块钱,计划外的学生大概是两万-三万。计划内是我们自己录取的,科大的职业技术学院和我们是绑在一块的。

中国网:计划外的学生分数岂不是分数很低。

杨院长:北京大学是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有高职的很少,我们的招生平台也很少,一年只有160。省外过来的,像我们招到的山东有600人的都有。

中国网:不要以为国际学院的孩子不是学习不好才来的。

杨院长:我们要有这样的挑选,他毕竟要到国外读本科,整个过程需要顺利的走下来。

中国网:也不是门坎很低,对我们做了几年工作的回顾,我们这些学生在国外能拿到当地的学位的比例是多少?

杨院长:本科是100%,超过94%的学生是读研。我们高职的学生跟日本学生相比是有明显学习上的优势。

中国网:理论上不应该,日本学生也很勤奋。

杨院长:没有我们勤奋,这个是肯定的,我们学生排在前面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拿奖也是非常正确的。

中国网:那奖学金是什么比例呢?

杨院长:这个不好说,不同的大学不太一样。

中国网:是在当地还是什么?

杨院长:中等偏上,即使这样层次的学校也会有一些非常优势的专业,比如动漫,我们合作的学校在本科是为数不多的两家。还有机器人,阿童木咱们都知道,阿童木是我们合作那个学校的代言,我们合作的专业在它那边是属于非常好的专业。我们也想尽可能利用这样的合作关系,利用日本的优质教育资源委我们的学生服务。

给专科学生多一条出路 为家长提供更多选择

中国网:现在做了多少年?

杨院长:我们是2000开始的。我们是专科的学生,想给我们的专科的学生有多一点的出路,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目的是达到了。我们觉得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把范围扩大一下,能够通过这个途径给它一个更好的平台,目前我们在做这方面的事情,想把我们的规模做得更大。

中国网:每一个年级会招多少学生?

杨院长:我们很少,一百人。

中国网:社会上招的这部分会有多少?

杨院长:前两年我们没有针对这个做,大概也就20人。

中国网:对他们有什么远期的跟踪,他们和国内培养的本科学生会有待遇什么差别?

杨院长:他的选择余地会更大,他可以留在日本,也有在日本派回来,在北京办事处回来的。和高职相比肯定是高出很大的层次,和咱们科技大学本科生比较他所得到的待遇会更好。

中国网:这两年的国际事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非常有帮助。

杨院长:对,有些学生可能不止是两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中国网:这也给我们了家长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建议,并不是必须要按照中国的教育体系走下来。

杨院长:现在有很多的选择。

中国网:希望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的国际学院办得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1-6-17

责编:郭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