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禁烟令后,掀起各大学的禁烟高潮。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北京至少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出台相关规定。各校除了划定禁烟区和吸烟区外,还要求不要敬烟、劝烟。
在奖惩措施方面,各高校都将控烟制度和学生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其中北大规定最严,试用期老师被发现违规将不得录用,北大、人大、北科大三校还规定,违反者将取消评优或扣发奖学金。
敬烟、劝烟都不成“有顶的地方就禁烟”
出台禁烟令的六所学校,都明确规定了无烟区,记者发现,凡是学生的生活区域、密集活动区域一律都被划为禁烟区,如图书馆、宿舍、教学楼、体育馆等。用清华大学控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建生的话说:“凡是有顶的地方,都得禁烟。”
除了划定无烟区,学校还要求对校园的吸烟行为进行制止或劝阻。中国政法大学规定,在禁烟区内,所有人都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或责令其离开,并对敬烟、劝烟行为进行制止。
人大、北大、中国政法大学等学校还对学校的商业网点做出规定,不得销售烟草,并规定校园内禁止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
清华吸烟区多为游客设置
记者发现,对于特意划分出来的吸烟区,各个高校的划分略有不同,但大体都按照室外、偏僻、通风这三点要求设立,多数都在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外的通风场所。
据目前统计,清华大学将设立的吸烟区最多,有50个。该校控烟办副主任王建生今天告诉记者,这些吸烟区是给教师、游客等设立的,所以大多在教学场所外,而且必须远离学生生活、学习的密集区域。
北大的吸烟区设立别具匠心,不仅考虑了通风问题,还考虑了烟头处理的问题,有节约现有资源的用心。北大总务部于主任告诉记者:“在校园中只要是顶端带有烟灰缸的垃圾桶周围都是吸烟区,这样可以让大家有地方处理烟头,防止污染环境和引发火灾。”
中国农业大学在学校国际会议中心等经营场所设置了吸烟区,农大负责控烟的廉洪飞主任介绍,他们将进一步整改,不会因为是经营场所就放宽控烟标准。
挂钩奖学金三校拿钱说事
记者梳理了六所高校的禁烟令后发现,几乎所有高校的“惩处”措施中,都把禁烟管理和教师、学生的年终考核挂靠在一起,北大、人大、北科大还将禁烟与评优、奖学金等和“钱”有关的方面挂钩。
人大规定,学生违规吸烟被举报3次,就取消当年的奖学金,也不能参加其他先进评选。北科大的措施稍显宽松,将奖学金下调一个等级。北大则取消违规者的评优资格。
其实,惩罚措施不只是针对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也不留情面。如北科大规定,对教师员工违反规定的,不许参加校级及以上荣誉的评选。
清华大学的规定相对比较笼统,惩处方案还在观望。王建生说,他们虽然认为控烟管理办法应该和师生的年终考核挂钩,但这只是一个大方向,“国家没有政策出台,我们不好管理。比如说罚钱,什么组织出面惩罚?罚的钱归谁?我们都要先看看国家或者北京市的下一步举措。”
北大最严试用教师违规不转正
在发布控烟管理规定的院校中,北京大学的惩处措施可谓最为严格。
在该校对教师的规定中,记者看到,对在非吸烟区吸烟的老师、学生、员工,学校采取“一劝阻、二批评、三取消评优资格”的惩罚措施。
试用期教师员工违反禁烟规定的,则不能转正。
北大总务部的于主任表示,北大的控烟措施是以疏导为主,虽然出台的措施很严厉,但目的其实还是为了给大家提醒,目前还没有人因此而不能转正。
一年不吸烟政法大学给表彰
禁烟令不仅仅是惩罚,还有奖励,成为禁烟令中的亮点。
清华规定,不但对积极参与控烟且有突出表现的教职员工给予适当形式的肯定和鼓励,还对帮助别人戒烟的人予以奖励。
中国政法大学还出台了《鼓励教职工戒烟办法》,办法规定,行政教学人员一年内经控烟监督员、巡查员抽查、审查无吸烟记录,将给予表彰。
中国政法大学后勤管理处的乔老师表示,学校起初在制定控烟管理规定时,也设计了一些强制性的管理规定和处罚措施。但经过讨论,认为强制性规定不一定有效,所以在最终的管理办法中只保留了鼓励措施。
此外,由于学校的女生比男生多,校园里吸烟的现象本身就不是很多。至于规定中提到的完成控烟工作优秀的教职工采取表扬表彰的办法,只是进行精神鼓励,并不会和教授的职称评比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