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中国冶金报: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知识学历与职业精神不匹配——高素质冶金工程技术人才该如何培养?

2012-03-14
单位(作者):本报记者张明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什么?曾经有人问过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为什么雅虎值400亿美元”,盖茨的回答令人惊讶:“我们看上的并非是雅虎的产品、广告主或者市场占有率,而是雅虎的工程师们。”

中国冶金行业深知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冶金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却困扰着企业。如何围绕企业的需求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中国的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正在积极探索与尝试。

业内权威 高度重视

34,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举行。据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早在2010623,教育部召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上,北京科技大学成为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的组成规格高、阵容强。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担任,副主任分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润沧、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北京科技大党委书记罗维东、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担任。

由于培养的是企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所以专家委员会特别邀请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大型钢铁企业、钢铁或有色科研院所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

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专家委员会成员就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

“既然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除在理论知识教育上下功夫外,更要在实际能力培养训练上下功夫。要培养训练实际能力,与企业的关系就非常重要了。”徐匡迪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冶金人才培养与冶金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问题。冶金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进一步深入实践,企业要建立实习基地,并就实习训练的内容、目标等与院校提前进行深入沟通。”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继民建议。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认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该进一步细化,使得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具备企业真正需要的能力。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说,“目前有好创意、有理论、有实践的工程师不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堂讲课必须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就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代表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鞍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苏文生建议,企业导师的做法值得推荐,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理论和生产之间搭起桥梁。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波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方向很好,还应注重跨行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还应该注重对石油化工、电力等钢铁应用行业的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应该面向岗位、应用培养,例如设计、检修。这样一来培养的目的很明确,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拓宽其他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该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意不够。”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施设说。

卓越工程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呢?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建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能否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因为很多钢铁企业由于不具备区位优势,很多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去这些企业工作。所以,可以考虑以企业资助优秀学生的方式保证毕业后能到企业工作。”

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

“目前,很多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知识水平很高,理想道德水平不高;学历很强,时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很弱的问题。”徐匡迪说,“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不应该只培养出会读书的人,而是具有献身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朱继民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除了专业及跨专业知识的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外,还应该加强人文方面的培养。一个企业没有文化、没有灵魂是不行的。单纯的技术设备知识并不难学,要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加上精神层面建设、企业文化方面的课程,最终提高企业的情商。”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才让也提出,要加强工程师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徐匡迪说,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遇到了“寒流”,大部分企业都陷入亏损。然而,从整体上看,国家对钢铁的需求是刚性的,钢铁企业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加强内部调整。这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尤其是外语交流的能力。建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讲课、考试、答辩全部用外语。建议卓越工程师的课程全部由教授授课。此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该引入淘汰机制。

来源:中国冶金报2012年3月13日一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