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报:“北京比莫斯科更近”

2012-09-10
单位(作者):温才妃
 

图片为俄罗斯学生)哲兰、瓦列基娜

    一到开学季,北京科技大学留学生部就成为一座“小联合国”,梳着满头辫子的非洲学生正在迎接外国新生,蒙面的西亚学生从人身边悄悄走过,搞错中国名字的欧洲帅哥急着去大使馆更改手续。在人进人出的报名点,一对俄罗斯帅哥美女吸引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注意。

    男生体格魁梧,颇有俄罗斯人的英气;女生身材高挑、金发碧眼,集合了俄罗斯美女的全部元素。

男生有个很诗意的中文译名哲兰,女生名字很有俄罗斯味道,名叫瓦列基娜。

   “我们来自海参崴。”他们说。哲兰和瓦列基娜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两人都不是第一次来中国,儿时都曾跟随父母来华旅游。去年,他们在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学习了一年汉语。

   “我和姥姥一起来的。姥姥就是妈妈的妈妈。”瓦列基娜开心地解释。64岁的姥姥本想留在北京陪瓦列基娜读书,可她没有同意。为瓦列基娜安顿好住处,姥姥就被她 “赶”回了国。临走前,她还特地带姥姥去清华园骑自行车,让姥姥感受了一回中国的大学生活。

   “我喜欢北京。这里不堵车,人都很好。”之前的短暂旅途,给瓦列基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她告诉记者,从海参崴坐飞机到北京只要2个小时,而到莫斯科要9个小时;在中国,留学生一年的学费约3万元人民币,而在俄罗斯一年的学费高达900011000美元。“越来越多俄罗斯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她即将入读土木工程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看似与美女外形不符的专业,“主要是为将来的家族事业考虑的”。

   哲兰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小伙子。他的爸爸在莫斯科,妈妈在海参崴,“他们对我说,你就自己去中国吧!”他顽皮地做了一个驱赶的动作,哈哈地笑了起来。坐了2天火车,哲兰只身来到北科大,而这些经历对他而言并不陌生。

   他即将攻读物流管理专业,这在俄罗斯是一个热门的专业,可他却希望毕业后能够留在中国。问及将来的理想,他也和许多中国大学生一样迷惘。“不知道!”哲兰告诉记者,他的妈妈在做批货生意,一个月在北京,一个月在海参崴,所以自己就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物流管理。

   他和两名同学在校外租房,一个月2200元的租金,让小伙子们生活得很舒坦。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哲兰向往三里屯酒吧,喜欢跟朋友们一块劲歌热舞、喝酒聊天;可提到饺子,他也会馋到流口水,兴奋地说:“我昨天还吃了呢!” 未来四年,哲兰期待在北京有更多新鲜的体验。

 

2012090522:18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2-09-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