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北京青年报社与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两所高校将在扶助学生勤工俭学、推动志愿服务、提供志愿实践等领域,与北青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两个签字仪式分别由北京大学团委书记阮草,北京科技大学党办、校办主任张卫东主持。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杨海滨,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琳,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曦,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长章东辉,北京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延平,北京青年报社党委委员、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涵,北京青年报社副总编辑刘鹤等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分别出席了两个签字仪式。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杨海滨出席了昨天的两个签字仪式并讲话。他指出,今天是一个新媒体、全媒体的时代,应该呈现出多视野、多维度、立体化的媒体结构,纸质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形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希望北京青年报社与高校围绕学校的学术建设、学生活动等各方面协同创新,形成深入合作。
在昨天本报与北京大学举行的战略合作签字仪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叶静漪高度评价了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品质和追求。作为北青报的一名老读者,叶静漪祝愿北青报和有着优厚文化历史积淀的北京大学展开深度合作。
在昨天本报与北京科技大学举行的战略合作签字仪式上,北科大党委副书记陈曦对双方的合作寄予厚望。陈曦希望通过发挥北科大和北青报各自的优势,真正实现双赢的战略。
在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时,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行政1001团支部书记赵子嘉对合作中涉及志愿服务和实践实习的内容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她说:“很快,学校的每个团支部都能够阅读到《北京青年报》,学生在宿舍里也可以读到这份报纸,满足了同学们渴求获取新资讯、了解国内外新闻的需求。同时,双方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组织在寻找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困难。另外,学生们还有机会获得在北京青年报社实践、学习的机会。”
北京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延平在签字仪式上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吸引的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学习力强、有思想的阅读群体。《北京青年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大学生群体中积累了相当的影响力,希望北青与高校通过战略合作,借助彼此平台,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
北京青年报社党委委员、小红帽发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涵介绍战略合作内容时表示,北京青年报社将与两所高校本着互相支持、整合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在弘扬校园文化、共建文明校园、扶助勤工俭学、倡导创新创业、推动志愿者服务、提供就业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
北京青年报社副总编辑刘鹤在致词时说,《北京青年报》文如其名,是一份青年特色突出、与青年难以割舍的报纸。从编辑部的结构和版面结构上,一直以来保持着对青年、教育话题的密切关注。希望通过与高校的深层沟通,令更多高校学子受益。
相关新闻:
时间 2012-10-23 12:15:00 来源 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