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青年人的领路航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追求。2011年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共青团遵循教育学规律,坚持开展“我的大学与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将大学文化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多元组合、共同实施,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遵循教育规律,整合工作内容,让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主题教育要占据青年思想的制高点,最大程度和最广范围发挥其教育功能,就必须充分尊重青年成长需求,让学生在真看、真学、真想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总结、展示和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我的大学与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设计时严格遵循教育学规律,将大学文化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三个环节有机整合,启发大学生循序渐进地树立“中国梦”。活动中,首先组织青年大学生阅读校园文化书籍、观看校园原创话剧、聆听大学宣讲,充分地感受大学文化、领悟大学之道;然后邀请大学生填写学子梦想卡,参加青春榜样论坛,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涯、树立人生目标;最后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参加实践和志愿活动,用宣讲的形式深情讲述自己的“中国梦”。
2.适应青年需求,引入流行文化,让青年大学生主动寻找“中国梦”。北京科技大学在实施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运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同时注意把握工作的阶段性、层级性和系统性,使主体教育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总体来看,同学们普遍欢迎和采用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发微博,同学们自发地将不同阶段的学习心得和体会用新媒体方式发布出来,近八成的班团支部开通了人人网、微博或微信在线群组,学校在微博公共平台上建立专区,集中分享和转发同学们晒出的“中国梦”。二是写卡片,学校将一组精心设计的“学子梦想卡”明信片交到每名学生手中,请学生将梦想书写在卡片上,两年后,这张写有梦想的卡片将通过慢递的形式寄送回学生手中,届时这份历时两年的承诺将鼓励和鞭策学生为了梦想继续奋斗,为学生注入前进的动力。三是作原创,许多班团支部发挥文艺骨干特长自主创作了内容丰富的文艺或文学作品,使学习生动而形象,国防生班团支部将学习心得加工成了独具特色的快板书节目,高等工程师学院的同学们将理想抱负写入了诗歌《钢铁报国梦》,学校还将班团支部涌现出来的学习笔记汇编成了《筑梦北科》读本。
3.加强机制保障,激发基层活力,让青年大学生集体践行“中国梦”。北京科技大学把主题教育活动同深化品牌项目、促进自身建设统一起来,通过做好支持保障,促进主题教育活动在青年学生中不断加深影响力,同时为增强基层班团组织活力不断贡献推动力。
首先,在资源保障上做到“三给”,即给经费、给阵地、给平台。学校一次性拨付每个班团支部基础活动经费100元,并根据活动开展情况酌情增加经费支持;将学生活动中心的活动室面向全校班团支部开放;同时,提供集网站、《北科大青年》报纸和校园“十佳”评选项目三位一体的宣传激励平台,鼓励班团支部和学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其次,在组织保障上做到“三创新”,即创新活动主体,打破传统组织界限,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班团支部合作开展学习活动;创新组织类别,引导学生社团、研究生学术梯队、青年教工建立团支部举办学习活动,实现主题教育对相当数量青年的多重覆盖;创新评价方式,在主题演讲等环节上由班团支部全体成员自行推选“优秀宣讲员”,学校统一颁发证书。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