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新华社: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倪宇

2013-04-10
单位(作者):佚名
 

     八年寒暑,八载担当,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辅导员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从本科生辅导员,到研究生辅导员,再到就业辅导员,她一直奋斗在学生工作的最前线。自大四便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她,年龄最小、带班最多,“肯吃苦,能攻坚”是领导对她的评价;平均每天工作近12小时的她,风雨无阻、倾力付出,“有爱心,讲奉献”是学生对她的真情告白;注重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她,身体力行、创新不止,事迹得到《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她那一句句富有爱心、给予信心和启迪慧心的“呢语”如春风和雨露沁入学生的心田。

    (一)爱心呢语:倾情投入、细致关怀,做学生的“知心姐姐”

    第一次接触辅导员工作,她就深深爱上了这个职业。在担任本科生辅导员时,她像姐姐一般引领、陪伴和呵护着初入象牙塔的弟弟妹妹们。几年之间,她几乎放弃全部的空余时间,倾情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

    学生感情出了问题、选专业困难、就业迷茫,都喜欢找“倪姐”聊聊。宿舍里、操场上,时常传来师生畅快的笑声抑或真诚的吐露;每学年结束后,她都要为每一名学生写一封点评信。四年间,1200多封信,十万余字,她用一字一句给予每名学生来自辅导员的具体指点和悉心关怀。她还为每名学生制作“成长档案”,记录入学后的谈心记录、成绩单、大学愿景,并定期以“成长礼包”的形式送还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反思与进步。

    2006年上学期末,陕西籍学生小林由于连挂三门考试,遭受到巨大打击,突然跑出宿舍,直到晚上九点多还没有回来。她得知消息后,连忙组织学生骨干四处寻找。她不顾自己刚扭伤的脚踝,忍着红肿和剧痛寻遍了校园每个角落。正在焦急之时,她灵光一闪,想起之前聊天时小林经常提到的西门外那棵大柿子树,并说“看到那棵树就会想起辛苦了一辈子的爸妈”。果然,在西门外她找到了蜷缩在树下的小林,连忙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来披在他身上,语重心长地说:“这学期你为班级组织了很多活动,牺牲了不少宝贵的学习时间,大家都感激你!相信我,只要咱们努力,一定会把落下的功课补回来的!”小林被她的理解和关心打动了,抱住她大哭起来。经过寒假的补习,小林顺利通过了补考,恢复了往日的自信。而她却因为脚疾和重感冒,在床上疗养了整整一个寒假……

    她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学生深深爱戴,毕业晚会上,300多名毕业生集体向她鞠躬,齐声喊出了“倪姐,您辛苦了,谢谢您!”,还为她颁发了秘密制作的“终身成就奖”奖杯,现场瞬间融化为泪海,师生相拥而泣。

    (二)信心呢语:身体力行、精于钻研,做学生的“求职达人”

    研究生毕业时,会计学专业的她本来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却放不下热爱的教育事业,舍不得那群朝夕相伴的“孩子们”。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留在学校从事专职辅导员——“就业辅导员”工作。几年间,提升、转岗的机会不少,她却依旧选择了坚守,步履坚定地走着职业化辅导员之路。

    就业辅导员是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尝试,专门从事学生求职、就业、实习和生涯规划的指导、服务和教学工作。胜任这一岗位,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还要求拥有就业指导的能力和开拓就业渠道的魄力,能“上得了讲台、跑得了市场、做得了咨询”。她深知,光靠热情和爱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角色的需要了,必须依托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完善、更系统的指导。为此,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坚持。

    辅导员大都没有求职经历和职场履历,给学生做就业指导,就难以有真实感和信服力。为了积累第一手经验,切实体会求职应聘过程和不同的职业角色,她放弃寒暑假,牺牲业余时间,经历网申、笔试、面试,每天穿正装、挤地铁,做职业白领,进行“职业实习”。两年近六个月的节假日,她供职过国企、外企、民企等不同性质的单位,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素材,切实提高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同学们都说倪老师的话实在、生动又可信,是不折不扣的“求职达人”。

    光有职业经历仍然不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样给予学生的指导才更加科学、更有实效。短短两年间,她日夜研读了30余本相关书籍,拜访请教了20位专业教师,参与编写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大学生生涯辅导教程》、《大学生成长导读》3本教材,承担了近10项科研课题,撰写发表了5篇专业论文……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帮助她弥补了专业上的缺陷,促进了专业化的成长。

    作为就业辅导员,她还承担着学院四个年级1500余人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教学任务。为了讲好课,她一学期完整听取了学校七位老师的相关课程,甚至自掏腰包多次参加校外的培训班。每节课前,她都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认真撰写教案,精心制作PPT课件、融入很多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与时事。“她的课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注重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这是北科大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听课后的评价。20125月,她被全校毕业生通过网络投票,评为了“北京科技大学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荣誉称号,这是辅导员首次获得此项殊荣,也使她成为了学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我爱我师”。

    通过她的努力,学院就业工作成绩斐然。2011届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6%,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其中本科生签约率比201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一举获得校“总就业率优胜奖”及“高质量就业率优胜奖”两项荣誉。

    (三)慧心呢语:敢为人先、凝聚团队,做学生的“成长之翼”

    对辅导员工作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使她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的经验。我想通过深入的研究,总结出规律,形成工作方案,指导、服务更多的同学,帮助更多的辅导员。”2012年,她动员说服了多名优秀的辅导员骨干,牵头创立了一个辅导员创新工作团队——“喃喃生涯工作室”。这个团队围绕着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等工作中的困难、困惑,汇总工作经验,开展深入研究,探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努力做辅导员工作的“智库+咨询机构”,积极为广大同学提供科学的职业发展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

    “喃喃生涯工作室”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方式,策划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在“喃喃生涯工作室”为名的博客、微博上,一篇篇指导性的文章,一条条中肯的建议,使辅导员和同学们能够随时随地的查阅和学习,并被大量地跟帖和转发。他们还通过沙龙、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策划了大一年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适应教育、大二年级“我思故我在”专业教育、大三年级“路在何方”方向教育和大四年级“把握自己,决胜未来”毕业教育。截至目前,已经在全校举办了10余场大型活动,20余场小型交流,受益学生逾千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还承担了全校辅导员生涯辅导技能培训的任务,“为每一个孩子插上翅膀”的主题培训,感染了一批批学生工作新人,她也被大家亲切地拜为“倪师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数年风雨,数载寒暑,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她以纯真的感情、踏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专业技能、崇高的职业道德铸就了一名优秀辅导员的真本质、真内涵。

 

新华网2013年4月9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