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人民网: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辉谈毕业生就业

2013-05-23
单位(作者):佚名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辉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辉谈大学生就业

  521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辉今天下午做客人民网谈毕业生就业问题,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您正在关注的是人民网教育频道为您带来的2013年高校就业系列访谈节目。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一直保持着居高不下的态势,而同时高校毕业生最终成功就业的数据正在逐年下滑。这种种的一系列的杠杆作用直接导致着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十分严峻。就业难,年年难,这好像成了每个人热议的话题,并且很困惑,带着种种的困惑或者议论,我们今天请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辉先生,请他来谈谈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时特别想听听北京科技大学今年的就业形势。欢迎您!谢辉先生。

  谢辉:你好,主持人好,大家好!

  工科也遇就业难 研究生签约率不如去年

  主持人:先跟我们总体地介绍一下就您所了解的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谢辉:本学期开学以来,教育部和北京市一直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且从他们会议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来看明显感到到有压力,我们的学生在就业当中也体会到这一点了。按照国家的说法,今年高校毕业生大概有699万,达到历史以来最高点。另外,从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来说是900万,这900万不仅仅都是给毕业生了,还有其他人员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我们自己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体会。本科生到目前相比,签约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研究生明显比去年低了五六个百分点,我们也感到压力非常大。

  主持人:没错,从种种的数据,我们人民网的派出的记者也采访到了,截止到419号,今年北京的毕业生大概有22.9万人,到19号大学本科生签约率才有28.24%,硕士研究生签约率是36.59%,比本科的高一点儿,这其实也不算高。比如说今年是699万,如果持续下去,每年都会有创一个新高。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谢辉: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由于我们扩招一后学生一年一年的在增加。另外从整个的经济大的环境,从国际上到国内都没有恢复过来,所以互相之间的供需矛盾是始终存在的。经过几年的调整几年的发展,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小。

  主持人:谢书记在北京科技大学主管招生就业的情况,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的情况?

  谢辉:我先把学校情况说一下,这样大家更容易了解就业的情况。我们学校原来是叫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52年建校,到1960年的时候改名叫北京钢铁学院,那一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改为北京科技大学,从这几年几次名字变化能够感觉到,学校的学科在拓展,最早行业性色彩比较浓厚,后期从冶金开始慢慢到其他的行业发展。到目的为止,我们的学生就业领域除了冶金,其他包括像机械制造业、航天、能源等等,很多领域都有我们的学生。一共60年的时间,我们一共培养了有14万的毕业生遍布在全国各个领域、各个地方,在他们当中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比如有30多位两院院士,还有40几位像省长、市长、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领导人等等。

  主持人:给出的这个牌子响。

  谢辉:还是有很多优秀校友。最近几年,因为我们是以工为主的学校,一直没太感觉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我们的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今年就有压力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本科生签约率大约在65%左右,和去年基本持平。研究生大概不到60%,比去年明显低了五六个百分点。以往的时候我们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就业率高,到八月底研究生大概在98%左右。今年是这样的状况,感觉市场对我们的冲击是比较大。

  主持人:在您看来,北京科技大学今年研究生就业领域的压力,主要是哪些问题?

  谢辉:这和就业市场、经济大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学生,我刚才也说了,是以工为主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到企业或者到科研院所的,但这些地方往往受冲击是最大的。比如钢铁行业、制造业、航天、能源等等,它冲击的地方往往和我们学生找工作的地方直接相关,这样对他们就有很大的影响了。

 

  学校设就业考核任务

  主持人:结合这些问题,我们学校有没有保障措施,对还没有签约,没有就业,暂时左右为难的学生,能够保证他们顺利就业。

  谢辉:虽然前几年就业状况比较好,但我们开始从各个方面让学生转变观念,如何就业,从服务、从观念引导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最早的时候,像我们那个年代,学生就业是分配,没有就业指导的说法。

  主持人:只要考进大学就是铁饭碗。

  谢辉:没错。但现在是双向选择,所以如何让学生一个是有一个比较合适的观念。另外就是找到合适的岗位,这需要一个指导。所以我们现在从2008年开始,专门给学生开了一门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这从大一就开始开,大一的时候如何适应专业,大二的时候规划未来的发展,大三的时候是关于考研、出国还是就业方面选择的引导,大四是就业的技巧。我们为了这个事情,专门在每个学院设了一个岗位,就业指导教师。专门给学生做这些工作,力求做到从比较细的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今年我们从其他方面考虑得更多一些,毕竟现在学生找工作难,我们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信息有很多渠道,一方面从网上传递给他们,另一方面是通过招聘会,招聘会对学生找工作很有帮助。我们每年大大小小有招聘会有三四百场,这对学生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岗位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起码是对学生的一个锻炼。

  谢辉:没错。

  主持人:同学们可以去招聘会看看现在的社会用人的劳动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

  谢辉:没错,这样对学生有一种触动,也会有一种紧迫感。我们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想法有一些引导措施,每年11月份,那个时候学生没有感到就业压力,但那个时候单位已经大规模到学校来招聘,这就产生一种矛盾。所以我们给学生做工作一定要想方设法抓住这次机会,从观念、紧迫感上要给他作一提醒。过了年之后,到三月份的时候,又是一个小高峰,主要针对考研失败的学生。我们学校50%的学生或者考研了,或者出国了,但是往往这个时候,考研的成绩出来了,考上没考上有一个结果,这时候要给考研失败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往往到这个时候,很多企业招聘高峰过了,这时候就给学生说要珍惜机会了,我给你提供了机会,你赶紧去看一看。另外我们去找企业,你得到我们学校来,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后面等着呢。这个时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还有就是到学生真正毕业离校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工作,没有问题。但还是有个别的学生,没有找到工作。比如说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或者是因为失去机会的问题等等。这往往是我们更关注的群体,他们大部分的时候是有从众心理,如果真正是别人都走了,剩下很少人没有就业了,虽然我可能不在学校里,也离开学校了,但那个时候我的心理会慌了,那个时候学校可能会对他们采取更细致的服务,一对一辅导,或者是定期跟你一起商量一下你到底想找什么工作,我和你一块去找,服务得更细一些。

  从学校的角度,仅仅从招生就业部门做工作还不够,我们把更多的老师拉进来一起做这个工作。我们对学院有要求,要求学院的领导班子,某个学院每年给我引进三家新的单位,我才算你年度考核合格。另外在每年年底要对学院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就业率、深造率、高质量的就业率等,高质量的就业率就是500强企业、好的大学、科研院所等等,主要让大家都有这个感觉。

  主持人: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对老师来说算高的了,挺苛刻的,他们平常要负责行政工作,有时候可能要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就像卖产品一样,要把自己的好学生推荐给企业。

  谢辉:是的。

  主持人:这样的机制,刚开始的时候老师里有怎样的反响?

  谢辉:一开始的时候,老师会觉得这不是我的工作,怎么交给我了,但是慢慢他就习惯了。像我们这些老师大部分是做科研的,一方面教学,一方面做科研,做科研很多是跟企业合作的,本身就有这样的资源。假设我带自己的学生去企业搞科研,企业又觉得学生很好,我们帮助他推荐,就留下来。一是他做起来不是很难,另外假如企业对他的评价,你给我推荐的学生有多好,他有成就感,还会为他推荐。这样会是比较好的循环

 

   自主创业的总数不是很多

  主持人:谢辉先生像您刚才说到了,以往个别的学生没有签约,到三四月份,考研不太顺利,出国也错过了末班车,这个时候上一轮的招聘高潮也错过了,你觉得在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个人的能力多一点儿,还是从众的心理,落单之后才开始慌,哪样成分多一些?

  谢辉:我们大概分为四类,一类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际他有很多方面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往往是因为经济问题导致很内向,或者是觉得自卑。在就业的时候也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弱,可能跟别人相比,找工作的机会或者别人给他的机会相对有影响。但是我们针对这一类学生,家里困难没有关系,给你补贴。找工作困难,没有关系。我帮你找,每年有三四百场,随时叫着你,只要你听我的。还有一类是心理有点问题的,这部分比较麻烦,不听老师话的,像这类学生得求助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心,这些老师帮着一块做工作。这也相对还好。还有一类是学习上有困难,有几门课不过、还没有结业的,要帮这部分学生把这门课怎么规划好,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正常毕业找工作都很难,结业证怎么找啊。最后一种是不想找工作,或者是不着急。尤其是北京的小孩儿,他不着急。他高兴了,就去干两天。或者是出国。我们也不能强迫人家。来大学,来的目的不是找工作,一定是有一个好的就业渠道,但难免也会有一些是我就是提高素质,想学点东西,所以要允许这样的选择。

  主持人:这样的小孩,也许假以时日,今后的时间里冒出拔尖的。但金字塔,只有塔尖,底下有千千万万的普遍老百姓。说到这几年的就业,这些年是双向选择,但一到了就业招聘季之后,有的学生去面试,他就很激动地把自己给卖了。学校有没有这样的反馈机制,对岗位的满意度,如果后悔了怎么办,有没有这样的做法?

  谢辉:在我们的就业指导课里已经有明确的说法,一种是告诉你抱着什么心态就业,还有就是就业技巧。对毕业生,一般隔两年做一次专门的就业反馈。我找我的学生、校友,你对你就业的单位,你对学校的整体的培养过程,你对我给你提供的就业服务是不是满意,当然会涉及很多这样的问题。另外,我们会找就业单位,比如说钢厂、企业、就业单位等等,总体来看这两年他们的反映还行。尤其这个单位对学校的反映非常好,他觉得我们的学生一方面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另外觉得我们的学生比较实在。这和工科的特点是比较吻合的。学生在学校四年,养成了比较务实的习惯。这样厂里、企业、就业单位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

  主持人:今年高校的最难就业季牵动着下到老百姓,上到咱们国家的领导人。习总书记同时提到了要求社会各界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说道自主创业可能工科的学校贴的比较近,可能比理科的学校更能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更方便自主创业,作为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多吗?

  谢辉:自主创业的总数不是很多。在上学过程当中,我们也比较注意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我们会提供创业课程,什么是创业,当然我教学生的目的不是如何办公司,不是这样的,告诉你如何办公司,告诉你如何开创一个事业,主要是教他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之后会有创业大赛。去年我们的成绩不错,全国挑战杯有一个全国大学生的大奖赛,我们拿了一个金奖。这个学生搞了商业计划书,我想实现一个什么目的,最后拿这个比赛,得了金奖,还不错。另外我们会有一些创新项目,每年学校为这个投入还比较多,每年一二百万。学生可以组成团队,搞一些科研项目,本科生可以去做这些事,有学校级的、北京市、教育部的等等,这对学生的锻炼是比较好的。真正创业的人并不是很多,从我个人的观念来讲,我并不赞同学生一走向社会就进行创业,他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你先到别人那儿学一学,或者学几年之后真正把整个的基本路子和基本理念或者一些基本的方法掌握了,那个时候你再去创业,成功率一定比刚一出去创业的高。

 

  能找到工作,不一定找到满意的工作

  主持人:我觉得谢辉书记说的这句话特别在理,从高校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学到什么能力,或者是适应创业的技能,还不是那么多,主要是一种熏陶。这两天看到的新闻,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回家卖猪蹄了,这也算一种创业,虽然名字听得难听点,没准若干年后,上市了,也说不定。但可能是另一种思路,不一定通过招聘会,通过走入正规的企业或者是当公务员就能够成才,这可能是给了另外一些人,像你刚刚说的那四类人,心理上有别的想法的人,给他们一些新的思路。

  针对就业难题,在您负责高校招生就业的领导来说,政府、高校、毕业生家庭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选择?

  谢辉:从家庭的角度,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孩子,应该对学生的就业会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认识或者是给他一个合理的定位。

  主持人:但我认为恰恰这种合理的认识挺难的,爹妈会觉得我生的孩子比别人聪明,为什么他就不了业,就是学校没有教好。恰恰不能够保持可观,对他们的认识或者一些选择有点难度。

  谢辉:对我们这一类学校,我始终说,不管就业市场有多难、就业市场有多严峻,只要你想找工作应该都能找到。但对我们的影响在哪儿呢?能找到工作,不一定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现在很多小孩儿,虽然长这么大,但心智受家长影响很大。家长和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心态,我到底定位在哪儿。北京的很多学校,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前几年就愿意留在北京,别的地方哪儿都不去,不管在北京干什么都行。但像这样心态就坏了,北京的二十多万的学生都留在这里,一年一年这么留,北京也受不了,也不现实。所以现在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年社会的引导,学校做工作,学生的心态也慢慢在变。有很多学生是回家乡就业了,他也觉得挺好。现在学生就业观念相对也好一些,以前很看重底薪多少,出去之后马上挣多少,现在收入是一个方面,更看重将来的发展空间、事业平台。现在家长也很理性地引导学生,学生经过我们这么多年的引导,所以这个就业也不一定这么难。

  主持人:一过年过节,北京卖煎饼的都走了,都是一股脑扎进北京来的这些人。今天想说的是学生,学生是龙是凤都想留在北上广,虽然留在北上广的机会多,但不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就像您刚才说的一样,我必须看中前景,这就是一些比较理性的家长和理性的学生。他对这个行业、职业的理性认识。像乔布斯、比尔盖茨当年还没有工资,但也做的很大。家庭,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难办。那学校这块呢?

  谢辉: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来说,肯定要尽量和市场相贴近,再有就是给学生教一些他需要的,社会需要的、市场需要的东西。另外,从就业的角度,毕竟还需要很多专业的知识,要教给他、辅导他、帮助他。另外从社会的角度,大家都得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那么大的群体在那儿,如果不就业,肯定是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大的企业不能完全从经济效益上考虑这些问题,恐怕还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能给国家分担一点儿。

  主持人:这就需要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帮助一下。

  谢辉:没错。

 

 大学生选专业要理性

  主持人: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毕业生或者是老师说,学生们是学什么不爱什么,学什么不干什么。这可能是中国大学生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您怎么看?

  谢辉:我们一般对本科生的培养能够宽泛一些培养,是一个通才,最好。研究生是另外一方面。既然是很宽泛的,我教给你的是技能、理念,通过大学的锤炼之后,基本素质能够提高。

  主持人: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不光是掌握能力。

  谢辉:如果和专业最相关,那是最好的。但不是特别相关的,也不能说大学教的东西没用。有很多东西是内化到心里去,不一定感觉到。但你从事这个工作,上过大学的人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肯定不一样。

  主持人:理解能力、包括个人的素质。

  谢辉:没错。

  主持人:过段时间就要高考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长会想,儿子以后当律师,学文科。这在为若干年后都在算计,你觉得这个时候的算计和若干年后的算计有没有关联性?

  谢辉: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很多家长的选择是根据社会冷热程度选择,而不是根据人适合做什么进行选择,到了大学以后,学生自己非常独立、非常冷静地选择可能比那个时候更客观一些。

  主持人:更理性。包括四年前可能这个行业很火,四年之后也有可能会成为夕阳产业,如果做的不是出类拔萃,就会很头疼。

  谢辉:对,没错。

  主持人: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请谢辉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科技大学今年对毕业生有什么样的理念宣传或者是感染,能让他们顺利就业。

  谢辉:总体来讲,社会就业形势压力比较大,所以希望我们的学生还是保持比较好的心态,我们把眼界看得更宽一些,这样选择的余地、选择的面更宽一些,或者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如果有志愿、有这种想法,可以考虑到西部或者是基层就业,在那里可能干工作、干事业的天地会更宽一些,而且将来的发展、成才的几率会更大一些,换句话说,我希望我们的学生选择面更宽一些。

  主持人:感谢谢辉书记,北京科技大学为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做出了这么多的工作,今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详细信息。其实就是那句老话,选对行和嫁对门是差不多的,挺重要的。所以不光是希望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北京乃至全国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都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更多的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大家可以登陆人民网的教育频道了解相关信息。

  各位网友,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儿,再见。

  谢辉:再见。

来源: 人民网

edu.china.com.cn

时间: 2013-05-22 17:41

 

 

 

 

相关链接:

中国日报网: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辉谈毕业生就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