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国家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会。以刘炯天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听取了建设工作汇报、审查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讨论质询,验收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全面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建设任务,达到了建设目标的要求,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于2011年经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是我国首个冶金工程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根据冶金学科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紧密结合,针对钢铁行业碳素能源高效转化、冶金资源高效利用、高端钢铁材料制备等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形成了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铁矿资源高效利用、钢的洁净化及夹杂物控制四个研究方向。
建设期间,学校整合了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热能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的优秀人才,并通过人才引进、竞争和流动机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新增了一批特色研究仪器设备,具备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建设期内,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面上项目25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研项目18项,在熔体物性预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钢的洁净化和夹杂物控制等方面获得了一批关键技术,部分技术已应用于钢铁生产实践。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秉承了北京科技大学“钢铁摇篮”的优良传统,为钢铁企业提供“接地气”的科研。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研发中心,探索形成了为国家基础材料产业发展服务的基础研究机制。我们期待着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冶金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材培养和学术交流的高地,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科技部、教育部有关领导,北京科技大学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验收会。罗维东书记代表学校感谢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专家组长期以来对北京科技大学和重点实验室的关心和支持,学校将进一步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争早日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一流实验室。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