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 情暖夕阳红
经过了冬天的寒冷和早春雾霾的洗礼,3月的北京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北京科技大学五环广场上,许多老人、孩子在玩耍嬉戏,尽情享受着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春风。赖老师,这位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却由于身患重度骨质疏松,不能到户外散步享受阳光。但她并不感到孤单,此时三位志愿者正在陪她聊天,还在楼道里就能听到屋里的欢声笑语。王静、张皓爽、李爽,这三位来自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一学生每周都要找出一个半天时间,一起来到赖老师家里,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家务,陪老人聊天。有一次老人家里要粉刷墙,三位同学先把屋里的家具、电视机全部抬出来,粉刷完又帮忙把地上的涂料一点点清除,最后把家具、电视机搬回屋里,忙了整整一天,但谁也没有说一个累字。提到三位同学,赖老师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儿子平时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我,幸好有这些孩子,她们每周都来陪我聊天,隔三差五给我打电话问候,我一点儿都不感到寂寞。孩子们来帮我做家务,给我讲社会上的新闻,我觉得特别高兴、满足。”三位同学亲切地称赖老师为赖奶奶,“赖奶奶是个性格开朗的老人,和她聊天特别开心。”张皓爽同学说志愿服务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收获,“奶奶原来是医生,她常给我们讲养生保健知识,我们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生活常识。我认为志愿服务是双向的,关键是真诚的心灵沟通,我们给奶奶带来快乐,奶奶给我们讲很多她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
这是“同心同行”扶助社区行动不便人士活动中的一户。社区居委会主任杨峰介绍,2013年社区和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开展“同心同行”活动以来,居委会选择20户高龄、残疾,行动不便的家庭,在全校招募4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定期定向为这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陪聊、做家务、基础康复等陪护服务,从基础的生活照料到带他们走出家门,回归社区,结成自助互助的社团组织。
入户服务前,社区居委会专业人员统一指导,为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社区专业人员带领志愿者进入服务对象家中进行入户调查,熟悉情况后志愿者自行入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任新宇在入户调查中意识到,“无论老年人还是残疾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温暖,他们因为各种生理上的不便被约束在家中,与外界的交流很少,所以志愿者能提供的最好的帮助不是做家务打扫卫生,而是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真诚的交流。”志愿者陈坤在敬老一个学期以后感叹道:“我觉得志愿活动,不仅收获了帮助别人的成就感与快乐,还能收获诚挚的友谊,甚至是忘年交。”他的志愿服务对象是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的张大哥,她的工作就是每周与他交流聊天2个小时。经过交流,他们从互不相识到发现两人共同的运动爱好,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社区居委会定期随访这些家庭,掌握志愿服务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记录。校青协建立了网上论坛,志愿者们会在论坛里交流心得,每个月校青协都会组织志愿者交流会,收集并整理志愿活动中的问题,和社区居委会及时沟通,不断完善日后的志愿服务。“同心同行”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取得良好的成效,活动不仅为社区的老人、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温暖,也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了解社会,得到锻炼,真正实现了双赢。针对志愿者在寒暑假没有办法持续活动等困难,社区居委会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下一步计划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他们做好志愿服务,并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投身到社区志愿活动中。
真情奉献 爱洒桑榆晚
依托高校社区大学生资源丰富的优势,社区2006年挂牌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志愿者的发展就像接力赛一样,从大一到研究生,一届带一届,已经有5000多名大学生、13个志愿者分队和8支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同学们利用自己所学,服务社区居民,开展法律服务、开办老年人电脑培训班、参与社区流动书车服务、协助清理社区环境卫生、参与照顾空巢老人。各具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有效补充和延伸了大学生的第一课堂教育,让同学们不出校园就能了解社会,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正如志愿者亢哲所说,“我们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通过志愿活动,我们也得到成长,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心,实现自身价值。”
社区有1000多户空巢老人,如何帮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居委会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在充分了解老人家庭情况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安排不同层次的志愿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室内、户外活动。居委会设立日间照料室、棋牌室、康复中心,免费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帮助老人联系家政服务公司,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居委会成立心桥室,与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签署协议,请林业大学心理专业的学生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忧虑。小小的心桥室在解决老人家庭矛盾,疏导老人心理问题上发挥了大作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社区,居委会也因此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殊荣。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社区居委会和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及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一直为此努力不懈。社区居委会正在考虑协调各方建立志愿者库,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社团组织培育成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和志愿者搭建一个互助互利的平台,让社区志愿服务惠及更多家庭。
(责编: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