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志们:
一个月前,我们以“凝聚力量,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召开了2014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开幕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各学院都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了讨论,刚才5个学院的发言反映出各个学院对这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也反馈了各个学院对《决定》讨论的结果,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正式出台。这次会议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标,这次本科教学工作会,对于在全校上下统一思想,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今后几年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说,近几年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是值得肯定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教学改革也在有序的开展。在刚刚结束的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四项奖励,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三项,目前已经公示。
今后几年,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接受教育部的审核评估。开幕式上,邀请了评估中心的副主任王战军教授为我们作了报告,对新一轮的评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结合未来几年本科教学工作以及这次本科教学工作会情况谈几点意见。
首先,未来几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要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
第一,本科生课程要达到3个学生一门课,全校课程要从目前的3000多门次增加到4300门左右。
第二,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经费,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第三,在未来五年内,要求所有工科主干专业都能完成专业认证。
第四,推进学生境内外交流,力争使参与比例达到30%。
第五,采取措施,使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提前进入实验室,以便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留在本校继续读研究生。
要实现这几个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1、学校要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个大学对国家、对社会最深远的影响,并不是我们今天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今天培养的人在未来做了什么,学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没有人有异议,但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首先,校领导要带头真正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心中要有学生,心中要有教师。比如校领导听课制度,我们原来就有,只是落实的还不到位,我们能不能每学期公布校领导及学院正职的听课情况,把听课制度落到实处。
2.校领导要真正地从学校的角度去关心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在师资引进、职称评定、岗位考核与聘任等重要政策上,要充分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分类考核的原则。今年,学校在职称评定时已经设立了教学型的教授和副教授,得到各个学院的积极响应,结合这一次的评聘工作,学校将进一步讨论和调整相应的政策,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配套政策,真正做到对教学型教师的鼓励和激励机制。
3.学校将继续加大经费投入。除了五年投入1.5亿元用于本科实验室基本改造外,学校还将拿出一笔经费,每年大约1000多万,用于建立针对学院的教学工作奖励机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普惠性的,给所有课程课时费,不管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将一视同仁,还有一部分类似于超课时补贴,按照缺编费的方式给各个学院,但不完全是人事处缺编的概念,还要综合考虑学院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确定缺编费的多少。希望通过这一政策,鼓励教师开设新课,最终实现五年内开设4300门次课程的目标。目前,方案已经形成,也组织教学院长进行了讨论,还需要对一些细节进行完善,争取能够尽快实施。
4.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要真正做好本科教学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好本科教学实验室。
5.充分发挥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上的主体作用。学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院长、书记是学院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主动去思考如何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建立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本科教学全面工作,学院教学委员会除了要对本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外,还应对学院开设的每一门课程进行审查,同时学院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调动教师积极性。刚才讲过,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各学院要讨论如何将这笔钱用在学院的教学工作中。
6、教师要发挥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教师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因素。首先要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教师岗位首先是教学岗位,必须上好课。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7、各专业进一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年学校要制定2015版培养方案,最重要的是如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培养方案才能有的放矢,目前,部分新办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的不是很准确。不同专业应该有不同的能够体现自己特点的培养目标。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需要统一考虑。
8.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推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组建高等工程师学院是我校为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而采取的作法。学院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6月,“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在我校成立,为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机制,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奠定了基础。深化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改革还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落实学生在企业的工程实践环节,探索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二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导师及来校授课工作,加强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三是要完善本、硕6年一贯制培养工作。虽然教学管理工作由工程师学院负责实施,但是在为各相关学科培养人才,还需要各学院的通力配合。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是教育部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的重要举措。目前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合办了“黄昆班”,与数学所合办“闵嗣鹤精英计划”,与国家纳米中心合办纳米专业。这些都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今后会有影响的工作,对我校理科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相关学院还需要统筹考虑,深入推进,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9.招生、培养、就业工作一体化。为了推动招生、培养、就业工作一体化,我校实施专业调整机制,每年对各专业进行评估,对生源和就业不好,申请转出率高的专业进行整改、减招或停招,今年一个专业进行了整改,一个专业停止招生,这项政策还将继续坚持下去。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整体培养,采取推进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提高本科直攻博比例等措施,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留在我校。
三、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0、按照审核评估方案,开展自评工作。为了迎接新一轮评估工作,学校将制定自我评估方案,开展自评工作。各个学院要开展自评,通过自评,明确我校人才培养特色与存在问题,抓紧时间改进,以便更好地迎接本科教学的评估。
11、推进工程专业认证工。2013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明了我国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得到国际认可,意味着通过我国自己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了在相关国家和地区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的条件。通过工程专业认证,对学生未来的工程执业提供了便利。并且参加专业认证的过程对于促进专业建设,规范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经通过认证,今年还有三个专业正在准备认证。学校将继续推进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原则上今后5年主干工科专业要全部参加认证。
12.构建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督导机构。学校督导组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毕竟人数有限,年龄较大,希望年轻专家补充到督导组中,使督导工作在我校永续的发展下去。学院要成立院教学督导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织有机衔接,有效地开展督导工作,督促和指导本科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加强以学生评教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评教是全世界的高校都通行的教学评价方式。目前,我们虽然也在做,但评价结果没有很好的利用。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评教工作新的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推动学院建立以学生评教为基础的多元评价体系,建立教师申诉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和聘任。
以上是对我校未来几年本科教学的基本想法,希望能通过本次教育教学工作会的召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职责,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第一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体现,把本科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实现学校未来发展的新跨越,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我们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