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资讯

INFORMATION

合作周年庆 学生成主角——记我校与亚琛工业大学合作35周年

2014-10-11
单位(作者):国际处

2014年,我校迎来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35周年。

“我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收获了种种难忘的体验,我们很高兴,我们对此表示感激。”这是亚琛工业大学的学生在庆祝两校合作35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感言。今年9月,我校迎来前来我校交流访问的第15个亚琛工大学生代表团。适逢两校合作35周年,我校国际处主打“文化牌”,以两校学生为主体,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两校合作纪念献礼。

文化交流碰撞出友谊的火花

“a o e……”,“你……好……吗?”汉语课上,亚琛学生努力地跟读从老师口中蹦出来的每一个拼音字母,稍显生硬的发音使学生们自己都不时地忍不住捧腹大笑。活动期间,我校安排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由我校学生充当“小老师”,为亚琛学生教授基础汉语,手把手教他们体验太极、书法、茶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从亚琛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新鲜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在庆祝两校合作纪念晚会上,“传统”和“文化”成为了两校学生表演的主要元素。我校学生用中国传统乐器——竹笛吹奏了一曲动听的《美丽的神话》,并用德语向在场的德国学生问好。亚琛学生以北京科技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的友谊为题,创作并演唱了一首极具异国风情的德语歌曲,还向在场观众表演了他们所学的太极拳。

在为期一个月的交流中,我校学生与亚琛学生真诚相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正是有了这些以学生代表的“文化使者”,才使得我校与亚琛工大的合作与友谊稳步发展,历久弥新。

课堂内外 加深了解

中德两国山水相隔、距离遥远,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显著,两国文化的交流既需要彼此理解和相互尊重,更需要超越偏见和走出误区。为此,我校安排了一系列的中德学生面对面活动,旨在让两校学生互学互鉴,增进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在国际理解与欣赏的课堂,亚琛学生以“德国的文化和教育”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们轮番上阵为我校材料学院的学生们生动地讲述德国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和发达的高等教育制度。

在外国语学院和冶金学院,亚琛学生与我校学生就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差异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于交流分享中收获新知、加深友谊。

此外,在一个月的交流期限内,亚琛学生们还与我校学生一起金工实习,并在我校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我校校史馆及冶金工程研究院。白驹过隙,交流时间虽短暂,但丰富的活动安排必将让德国学生加深对我校及中国的了解,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校与亚琛工大交流合作的基础就越牢固、越广泛。

声音

青年人的朝气使他们之间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亚琛工大的学生Laura在谈到这一个月来的体会时说到:“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天陪伴我们的志愿者们以及和我们交流的北科大学生们。我们很快地就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的热情让我们很感动,衷心谢谢这段时间他们不厌其烦地帮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我的印象中,我本以为德国人是严肃内敛的,但亚琛工大的学生完全颠覆了我原本的这个看法”,负责此次接待志愿服务的梁璟晖同学说,“他们礼貌、幽默、友善,很有活力。我一直觉得,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是打开视野、认识世界最直观的方式。在与德国学生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对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视。他们会阅读大量的信息,但从不偏信哪一个,而是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我觉得,这是中国学生比较欠缺的能力,应该向他们学习。”在交流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正是文化交流的主旨所在。


1979年,我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拉开了两校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序幕。我校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国内高校,亚琛工大成为我校合作与交流关系最为密切的学校。

自建立合作关系以来,我校与亚琛工大在科研合作、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方面深入交流,两校相得益彰。1999年,我校鹿守理教授与亚琛工大教授Reiner Kopp在塑性加工的计算机模拟与优化领域的合作研究取得优异成绩,Kopp教授因此被授予“长城奖”(表彰对我国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大奖)。亚琛工业大学G. Urban校长、R. Kopp、D. Senk等八位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B. Rauhut校长成为我校第一位外国名誉博士。领导层的积极互访,为两校的合作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局面。2013年,我校张欣欣校长率团访问亚琛工大并续签合作协议,两校的合作站到了新的起点。至今为止,共15批次近两百名亚琛工大学生来我校进行实习,我校共有180余名学生赴亚琛工大学习交流。


(责编:邢华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