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在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团结奋进、聚力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办学特色优势更加凸显,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学校全体师生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内涵丰富、情真意切、催人奋进,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推进学校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效显著
(一)持续加强政治建设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践行“四个合格”标准
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终身课题,“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理论学习坚持“六个纳入”,构建“自学、导学、辨学、践学”四学机制,分层分类、全员覆盖
(二)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
坚持对标创建、达标创优,深入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
8个党组织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建设单位,10名党员、4个党组织获北京市、北京高校党内表彰
4项成果均获北京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最高奖”,位居北京高校第一
2个案例入选中组部、教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和《“三会一课”案例选》
(三)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干部工作体系。
制定完善处级干部选拔任用、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制度,把正选人用人风向标
以2018年处级岗位集中换届为契机,强化讲担当重作为的鲜明导向
不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依托中央党校连续举办处级干部政治能力示范培训班
(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探索构建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四位一体”主体责任落实机制,高质量推进校内巡察工作实现巡察全覆盖,深化纪检体制改革,一体推进“三不”,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将巡察工作责任落实落细
每年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传达上级精神,部署重点工作
组织处级干部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主题活动
(五)“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学校获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10所)
聚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共识”“融入”“协同”“评价”四个攻坚行动,推进“星火北科”五类育人计划
构建涵盖心理、奖助、学业、就业、创业、人文“六位一体”学生综合服务体系
《星火北科》《课程思政案例选编》等一系列思政工作成果出版发行
《大国钢铁》公开课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并获人民网、新华网专题展示
成立全国首家“数字马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连续多年获“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被《求是》杂志誉为“社会实践的北科大模式”
率先在全国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第二课堂展示体验中心
李晓刚、李娜等18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师德榜样(先锋)、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赵鲁涛、李娜、储继迅、刘白羽分别获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实现三连冠
苏栋、王鹂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孙晓丹、王海波分别获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青年师生持续在国庆70周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中贡献“北科力量”,李萌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六)群众工作和和谐校园建设持续加强
加强统战、工会、共青团、老干部等工作,实施强心、聚心、暖心工程,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筑牢。
学校首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数学教研工作室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校园保卫战,学校师生“零感染”,截至目前全校师生疫苗接种率超过93%
实施“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工程,学校保持总体安全稳定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一)构建研究性本科教育体系
全面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出台《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
聘任由葛昌纯、蔡美峰、谢建新、张跃、毛新平5位院士领衔的导师队伍,覆盖本科各年级共14761名在校本科生
以本为本,探索实施本硕、本博贯通培养,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二)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
牵头制定首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材料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连续两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三)构建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
建成顺德研究生院,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增长点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桥头堡
以研为锋,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融合,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五年,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学校获得148枚奖牌(45枚金牌),其中包括10个全国冠军和55个首都高校冠军,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精神文明奖”15次
建设《国乐鉴赏》《绘画鉴赏》等美育课程55门,不断加强美育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融合,提升学生美学素养
依托“学雷锋”七彩行动等志愿服务,加强劳动教育,引领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意识。2015年至今累计工时数达1920621小时,共有19846名学生完成“36个工时”的结业要求
(五)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近五年,学校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6%左右,深造率保持在55%左右,本研学生比例接近1:1
加强国防教育及征兵工作,5年累计为北海舰队、火箭军等部队培养160余名学生,4次获评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近五年,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三大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金奖5项、银奖13项、铜奖1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2733人次获得三大赛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毕业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需要相结合,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基层就业
近五年,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 90余门,累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94项,申请国家专利近100项,孵化出创业团队56支
2019年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科整体实力快速提升
坚持“突出优势特色、优化结构布局、注重内涵发展”,以一流学科带动学科群建设,学科整体水平持续攀升。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16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30%
冶金、材料、矿业、科技史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及高精尖学科情况
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材料、工程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
新增科研机构情况
成立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推动相关交叉学科发展
成立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持续深化城镇功能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等领域研究
QS世界大学排名国内第21位
18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75位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党管人才,建设融合创新研究院人才特区,实施“全球引才”“北科学者”等计划,建设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党支部),实施以充分激发活力、人尽其才为目标的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持续提高。
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学校师资队伍规模同比增长25%,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增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4人),全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杰青、万人领军等47人次,“四青”人才30人次
(责编:付云笛、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