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高校 交流更通畅
教育的交流,不仅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文化,也为各国文化元素的流动创造了机会。地缘相近、历史脉络相连的亚洲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深入,推动了学术的进步、资源的共享,更提升了青年一代对亚洲的认知与热爱,让亚洲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得以传承和发展。“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为不同国家的学生提供更...
2019.05.20 -
掀起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
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正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4月29日,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从2019年到2021年,将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不是单一的改革项目,这是对我...
2019.04.30 -
中国‘双一流’启动三年,世界50强学科增长257%
QS全球教育集团今天发布了第九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排名横跨5大学科群和48个学科,评估了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所高校。中国110所大学的1032个学科入选全球600强(中国大陆76所,中国香港9所,中国台湾23所,中国澳门2所)。该排名结果来自过去6年全球权威学者对学科的全面评估、顶尖雇主对大学毕业生全球就...
2019.03.01 -
大数据来了!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得怎么样?
2月26日,教育部召开2019年第四场教育新春发布会,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18年,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均有较大成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说。一年来,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如何?随教育小新一起来看看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
2019.02.27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实施方案》发布!全景解读战略规...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一、战略背景;二、总体思路;三、战略任务;四、实施路径;五、保障措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9.02.26 -
面向未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新时代首次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新征程。毛入学率达到45.7%,在校生规模超过3700万人,这艘堪称世界高等教育的最大“航母”正驶入由大到强的新航道。面向未来,高等教育如何写好“奋进之笔”新篇章?1月17日,教育部以“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在北京举行直属高校工作...
2019.01.21 -
学风建设,重要的是找到学习的意义
每次本科生课程第一讲,清华大学教研院副教授罗燕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选这门课,你们是来刷分的,还是真正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来刷分的。”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很坦诚。这让罗燕倍感受挫,甚至有些伤心:“眼看着青春就这么被浪费了。”早在2009年,罗燕曾经以国内某知名研究型大学为例,追踪了千余名大学生的学习...
2018.11.22 -
中国机构主导“自然指数上升之星”榜单
日前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18上升之星》显示,在全球100家指数表现上升最快的机构中,有51家来自中国,其中28家自2015年以来的增幅超过50%。美国尽管有许多机构起步基数较高,但也有20家位居上升之星100强之列,排名第二。德国和英国分别只有4家和两家机构入围。据介绍,该增刊展示了过去3年来高质量科研产出增...
2018.09.28
最新阅读
更多>-
2022.03.24
专家建言应全面评估考生研究能力
-
2022.03.24
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不能只为“蹭热点”
-
2022.03.24
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22.02.11
创造开放环境 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
2022.01.05
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
-
2022.01.05
大学生就业去向反映社会变化
-
2022.01.05
落实“应考尽考” 呵护每一位学子的读研梦
-
2022.01.05
应当重视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
-
2021.10.15
教育部:让人才培养扎根在中国大地上
-
2021.05.27
应届生“就业难” 为何还有人选择“慢就业”
-
2021.05.20
“天坑”可以成“富矿”: 传统工科专业应改造升级跟上时代步伐
-
2021.05.13
如何带文科研究生的“研究”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