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2021级的小朋友们!
展信安。很久没用信件的方式和你们见面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真的要说再见了,每每想到还是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
此刻的你们,或许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人为毕业去向尚未落定而辗转反侧,有人因毕设实验反复受挫而焦虑难眠,有人因与伴侣的不确定性寝食难安。作为见证你们4年成长的辅导员,我深知这份迷茫与压力背后的重量。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奢侈”的话题——幸福教育。其实,我这封信的灵感源于前段时间,杜老师来到冶金学院的一句话“你来到这世界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幸福的”。当时说出这一句话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什么敲击了一下。也让我更加坚信,幸福教育才是我们终身的课题。希望这段文字可以成为此刻的你滋养心灵的礼物,在冲刺未来的路上,与当下的自己和解。
一、幸福不是“等到答案后的奖赏”,而是“与不确定性共舞的勇气”
最近和你们的聊天还有在你们的朋友圈,总能看到这样的文字“求offer暴击”“实验数据求保佑”,我能感受到这些表情和文字背后那份对未来的焦灼。如果你正在为毕业去向焦虑,请把目光从“终点”转向“转折点”。考研出国也好、考公求职也罢,每一种选择都像一扇旋转门,门后通往的是新世界的入口。不妨把此刻的选择与等待当作积蓄破土的力量,这就像人生的答案从来不是单行线的冲刺,而是一段充满可能性的探索旅程。
如果你困于毕设实验的反复,不妨重新定义“成功”。你们的毕设档案里,不仅需要数据结果,更需要记录那些深夜调试仪器的坚持、与导师讨论时的思维碰撞——这些才是成长最鲜活的注脚。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何不给自己加加油、打打气。
二、在“赶路”的间隙,请别忘了仰望星空
同学们,我们总被教导“先苦后甜”,却常常忘记幸福不是抵达目的地后的奖赏,而是行走时呼吸的清风、是伴你入眠的月光、是早上8点带着咖啡走进办公位的仪式感、是走出冶金楼发现草坪里躺着一只打哈欠的橘猫。
最后的校园时光里,请给自己留一点最美丽的浪漫吧。
比如,给焦虑按下暂停键。每天睡前记录3件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可能是室友帮你带的一杯奶茶,也可能是实验偶然成功的瞬间。这些碎片会拼成属于你的毕业季能量胶囊。
比如,把毕设变成一场发现之旅。在重复的实验中观察细节,数据处理时曲线的波动是否暗藏某种诗意,显微镜下的样品是否像宇宙星云,用理工科生的浪漫重新解构压力,或许你会真切地发现科研之美。
再比如,重启那些被搁置的“非必要”。和室友再去一次夜宵档,用手机拍下冶金楼在清晨中与暮色里的剪影……这些看似“无用”的事,不恰恰就是青春最珍贵的切片嘛。
三、你永远不是孤岛,幸福需要主动创造联结
哈佛大学长达85年的幸福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毕生幸福的核心密码。毕业前夕,让我们再把视线回归室友、同学,想想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如何共同成长。
要不让我们在寝室主动发起一场“吐槽大会”,你会发现大家的困境如此相似;和导师来一次深度对话,或许一句点拨就能拨开迷雾;给父母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好”——这句话不仅安慰他们,也会让你获得被爱的力量。
最后的最后
同学们,我始终相信,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完美的“成功者”,而是孕育完整的“幸福的人”。那些在不确定中学会的从容、在挫折中淬炼的韧性、在平凡里发现的诗意,终将成为你们未来抵御风雨的底气。如果错过了夏天的满池荷香,别忘了还有秋天的银杏大道。如果此刻的风浪太急,就把自己当作一艘正在建造的船,正在经历的本就是驶向大海的必修课,愿你们带着这份“幸福力”走向远方。
愿你一切安好,一生幸福!
爱你们的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