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我校朱荣教授、吕昭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单位(作者):碳中和学院、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时间:2025-11-21

北科大新闻网11月21日电(记者 姜智颖)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碳中和学院、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朱荣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荣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荣,1962年12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金属学会会士,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电冶金分会主任委员、特殊钢/废钢铁/冶金人工智能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朱荣教授长期致力于绿色低碳钢铁冶金领域科研、教学及工程化研究,是我国电炉高效洁净冶炼及CO2在炼钢领域应用的主要开拓者,为我国钢铁低碳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合作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3项排名第1),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省部级一等奖8项等。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内外专利100余件,出版专著9部,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8项。

吕昭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吕昭平,1970年11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第五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国际学术期刊Intermetallics主编。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吕昭平教授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及物理冶金研究,在合金设计原理、强韧化机理、组织调控技术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创新性贡献。提出了“低错配强有序效应”强韧化金属材料的新思路,突破了金属材料高强度与高塑韧性难以兼顾的瓶颈,研发出多个合金体系的超高强韧金属材料,服务于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和国防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2017 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发表SCI论文330余篇,包括Nature和Science期刊论文4篇,SCI他引31500余次;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

求实鼎新,砥砺奋进。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2万余人。今日,喜报频传,深感振奋!未来,再接再厉,不负时代!

(责编:姜智颖、林冠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