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2019级本科生,同时荣获国家奖学金,同时保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王涵玉。
同名相识,友谊是这样开始的
女生王涵玉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现已成功保研,将攻读博士学位。她曾获第八届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2021年全国大学生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三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创意竞赛特等奖等奖项,曾获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等荣誉奖励。
男生王涵玉为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9级本科生,现已成功保研,将攻读博士学位。他曾获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专项赛金奖、主赛道铜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第十一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道二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摇篮杯”创业竞赛特等奖等奖项。曾获国家奖学金、东兰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奖励。
涵玉和涵玉因“摇篮杯”相识。在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摇篮杯”创新创业竞赛结束后,他们分别获创意竞赛和创业竞赛的特等奖。然而在奖金发放的过程中,却意外将两人的奖金汇入了同一名同学的账户中,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重新分配了奖金。他们也因此相识,相似的经历让他们不时就共同交流学习经验,最终两人也通过各自的努力分别成功保研,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同获国奖,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刚刚接触化学专业时,王涵玉便意识到化学学科专业课种类多,知识体系庞大复杂,学习方法上要更加注重细节。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以及与本科生导师交流,她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每一道经典例题搞懂,做到在不看任何辅导书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己独立解决;因为课程中公式繁多,坚持自己独立地推导每一个老师上课重点强调的公式,以此加深对于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认真整理错题及典型例题,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每一门课程的各个章节之间融会贯。同时,她积极和身边的同学多交流讨论,开拓自己的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反复的学习思考带来的效果也出乎意料,三年来,她的必修课程21门90分以上,谱学导论、化工原理、现代仪器分析等专业课程更是达到了97分以上的成绩。
与公式推导的繁杂不同,信管专业的王涵玉感受到的是曾经从未接触过的编程课程所带来的抽象与吃力。大一下学期,作为计算机“小白”的他第一次接触到编程,抽象的语言和方法让他感到困惑,花费了大量时间编译的程序运行错误的那一刻让他几近崩溃。但他逐渐认识到不论什么知识都是以实践为目的的,于是他转变学习方法,从一个个示例中模仿、学习,先让程序运行起来给自己动力,然后一行行代码地研究。课本、习题册、论坛、B站,所有能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他都积极尝试;老师、学长、同学,所有能答疑解惑的师长他都主动请教。三年来,他不断学习扩展知识,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中均取得90+的成绩。“心无旁骛地去努力,前进的每一小步便都是惊喜。”这也是如今担任管理2203班小班主任的他最常和学弟学妹分享的经验。
各自精彩,青春是这样绽放的
“竞赛既是能力的提升又是知识的现实应用。”王涵玉的第一次参赛经历是大二时组建团队参与北京市第十三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团队对不同酸掺杂的聚邻苯二胺的制备及其湿敏性能的研究进行了探究。从开始实验灵感的提出、查文献确定实验条件、在实验室开始做实验到最后的论文撰写,五个月的时间里,她经历过成品效果不佳的打击,也经历过面对庞大数据的一筹莫展,最终凭借着坚持和努力,她逐渐从科研小白到学会查找文献、操作实验仪器、利用ChemDraw绘制实验仪器、利用Origin处理分析数据。最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良条件,团队的研究项目获得了第十三届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微瑞杯”华北赛区竞赛二等奖。
也正是这第一次参赛的经历打开了她的竞赛大门。大三学年,出于对生物领域浓厚的兴趣,她再次组队进行“基于3D打印微针的个性化智能纹身用于血糖可视化实时监测”生物项目的研究,通过与专业老师和研究生梯队学长学姐交流学习,打破专业的限制,她学会了利用AI等软件绘图以及3D打印技术的知识,该项目最终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三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创意竞赛特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三届“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科技竞赛二等奖。
“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家乡建设中发挥作用,我真正理解了实践绘就最美青春的含义。”2020年王涵玉加入孟子居乡村振兴实践团,第一次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回到家乡的土地,见到身边辛苦的农民,他开始思考为他们做些什么。他的家乡河北省香河县被誉为韭菜之乡,2019年还成功申请了“香河韭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暑假的很多时光都是和大娘在韭菜地中伴着韭香度过。时过境迁,虽然家乡的韭菜依然茂密,但农民的收入却鲜有提高。
为了让家乡的韭农致富,他在2020年作为创始人和公司法人成立了河北元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让家乡的韭菜实现农业品牌化转型。依托学校社会实践的优秀平台,他于2021年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元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连续两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共组织60余名同学深入田间实地走访调研韭农致富之困,思考解决方案、撰写调研报告,并将土地入股、无偿提供菌肥、质量溯源机制、溢价返利等解决方案尝试应用于公司发展实践中,最终荣获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银奖团队。如今两年过去,公司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实现了家乡韭菜的规范化种植,让家乡的韭菜品质有了保障,为香河韭菜品牌打造筑牢了基础,并通过产品精品化打造使香河韭菜的批发价格实现了30%-700%不等的提升,真正让家乡农民的收入更上一层楼。
奋斗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收获于同一个秋季之间,北科大,一个将时间凝结成梦的地方。同名同姓的他们,用努力为我们展示了各自的精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每一位小贝壳都可以奔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在自己的人生故事中Get到自己的专属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