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学校融合创新研究院第64期“求实论坛”在管庄校区综合楼725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4位来自学校融合创新研究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材料、计算机领域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报告,30名师生参与论坛,共同就新一代材料、计算机学术前沿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开展学术间互动交流,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融合创新研究院院长邓波出席,副院长孙昌爱主持论坛。

邓波回溯了求实论坛的发展,肯定了求实论坛在集智集力和学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将以求实论坛为平台,促进各团队优秀创新技术、人才和前沿研究成果的相互了解,缩短跨界合作创新的距离,打造科技人才汇聚的高地。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何杰分享了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汇交与管理服务平台、国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等材料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交叉合作经验和成果。他指出,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的推动下,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材料发现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新范式,并用多个合作案例和视频展示了交叉合作阶段的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姜乃生重点介绍了“小角散射研究聚合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在深入理解、调控并预测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的重要意义。他重点讲解了相比于传统的显微表征技术,X射线和中子散射技术的优势,强调其为深入理解、调控并预测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表征手段。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朱超介绍了钢铁工业智能感认知技术及工业大模型的发展挑战、研究现状。他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方面进行的尝试与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智能感知和智能认知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和在钢铁工业大模型方面的思考与尝试。
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智宏从研究角度分享了表界面调控二维单晶形核生长。他指出了二维电子材料走向实际应用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实现器件的功能化与集成化。他介绍了团队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了大尺寸单晶金属衬底以及二维单晶的制备,推动二维单晶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程这一突破性成果。
随后,与会师生围绕不同学科间融合创新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针对如何在自身领域促进跨界学术研究协同创新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并回应了当下培养跨界学术研究人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摄影:融合创新研究院)
(责编:付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