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重任凝众力 共迎拂晓见朝晖——王晨坚守战“疫”一线,传承弘扬保卫精神
五月的满井繁花似锦,到处郁郁葱葱,然而今年却是格外紧张,充满着挑战。“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这是他每天必听的播报内容,也是他最为关切的事情。他奔走在学院路30号院里,用脚丈量着校园;他组织校园管控队伍,落实学校防疫指令,用心筑牢着防线;他连续坚守校园疫情防控一线一月有余,首批进驻封闭后的教学区;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防控办校园管控组组长、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晨。
王晨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
五月以来,北京市疫情呈现零星散发病例与聚集性疫情交织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校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是首都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校园里空间局促、人员密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如何有效进行校园管控,如何严格封闭管理,一道道难题摆在王晨面前,但他从不畏惧。第一时间落实上级要求,是他工作的一贯作风。前不久,为了充分保证校园师生安全,有效实现人员阻隔,保卫部(处)紧急部署安排,他组织带领管控组保卫干部与保安员同志们连夜奋战,工作到凌晨两点。换下染黑的衣服,脱下划破的手套,一句“我们完成了”是他在这项任务结束后给组织的唯一汇报。
在学校,他是冲锋在前的防控工作人员;在家,却是长时间不能陪伴孩子的父亲。“爸爸,你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呀?”电话里传来了委屈的声音,这已经是一周内第四次来自儿子的催促了。“再有几天就回去了,爸爸这里有两万多名大哥哥大姐姐需要照顾,你在家也要照顾好妈妈”。对话中的“过几天”已经说了多次,儿子却一直怀着“过几天”的期盼,想着可以与父亲实现“一起钓鱼”的疫前约定。放下电话,王晨立刻参与到即将开始的每日校园疫情防控会议,紧锣密鼓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布置物流缓冲区、张贴三米安全交谈标线,做到校园周界全覆盖,是本次会议后布置的新举措。
由于长时间在室外开展工作,王晨晒就了比一般工作人员深很多的肤色。晚上十一点结束工作,早上六点又重新投入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养成的习惯。有时半夜的铃声响起,他仍需打起精神迅速响应。无论阴晴冷暖,深入楼宇、宿舍、地下空间,对校园安全开展巡视,成了他高强度工作的调节剂。在对其他保卫干部谈心时他说道:“提高站位,增强保卫人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作为保卫干部,就是要能吃苦、肯奉献。”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处高压状态,保障师生健康安全仍是重中之重,王晨将继续传承保卫部(处)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带领着校园管控小组奔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竭尽所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他们的全部力量。
辛勤守护十三载 火线战疫北科人——郝文吉书写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有这样一个人,他被同学们称之为好叔,被老师们称之为好队长,被同事们戏称为科大好门将。他姓郝,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保安中队分队长郝文吉。
郝文吉日夜工作
16小时——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是对郝文吉工作的真实写照。“一定要严格检查核酸报告、健康宝、行程码,不漏一人,不漏一码。”早上7点对各门岗进行巡查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对昨天夜间的情况进行了解,对工作进行布置是早饭前的惯例。早饭过后,郝文吉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奔波在校园的各个门岗之间。在保卫部(处)的部署下,郝文吉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校园内的重点区域的秩序做好维护,协助处理各类紧急情况。“教东门可以撤岗。”晚上十一点,随着对讲机中的指令传出,日间门岗随之关闭,仔细检查过24小时门岗值班情况后,他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8个月——郝文吉独自一人在京工作,妻子和孩子远在700公里外的壶关老家,上一次与家人团聚还是八个月前。回忆起执行疫情防控工作的这几年,他说道:“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正好是春节,我在老家接到学校的电话,正月初三就回归了工作岗位。家人是有些埋怨,但这种时候我必须回去。”今年五月,北京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态势,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落实上级要求指示,带领队员核实人员身份,查验防疫信息是当前郝文吉的主要职责。随着首都高校封闭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郝文吉信心满满地说:“请大家放心,这一次也保证完成任务!”
13年——今年是郝文吉在学校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2009年参与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南二门、南三门进行值守。2015年10月,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他被大家选为副分队长,带领队员继续坚守在校园门岗。“坚守初心,服务师生,搞好队伍团结,关心保安员的生活,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这是他当队长以来的心得。在时间和工作的积淀中,郝文吉也成为了队员和全校师生心中的好队长。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中提出了新期望。作为辛勤的北科人,郝文吉和他的队员们也将继续努力,以克己奉公、尽职尽责的积极态度,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举措,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三全育人”理念,为党的教育事业和我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贡献力量,为培养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保驾护航。
(供图:防控办)
(责编:付云笛、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