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2016 年度,我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项,分别是朱荣教授主持完成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李晓刚教授主持完成的“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体系创新及重大工程应用”、张建良教授等人参与完成的“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朱荣教授领导的团队,以电弧炉炼钢高效、低耗、节能、优质生产为目标,首次提出并研发了新一代电弧炉冶炼技术“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成果已推广到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60 余家国内外钢铁企业百余座电弧炉,项目专利产品成套装备销售达 100 余套,零备件销售累计超 2 万件,覆盖国内电炉钢产能的 30%以上。相关技术及产品已出口至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采用本项目后每年可节电 8.5×108kWh,CO2 减排 1.0×109kg。成果提升了电弧炉炼钢工艺及装备制造水平,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电弧炉炼钢技术进步。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李晓刚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持续支持下,瞄准材料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迫切需求,围绕野外试验 - 数据积累 - 机理规律 - 标准制定 - 防护技术 - 共享 - 工程应用等腐蚀与防护学科独有的全链条研究体系,通过长期基础性研究与公益性服务,建立了国家级海洋腐蚀试验平台,系统阐明了我国海洋环境腐蚀失效规律和机理,建立了我国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新体系,有效提高了海洋重大工程及装备设施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项目实现了海洋腐蚀基础研究和综合防护技术在包括荔湾 3-1 等 30 余座海洋平台和海工装备、航空航天、舰船、武器型号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张建良教授团队主要参加的“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首创特大型高炉高效低耗的工艺理论及设计体系,创新开发高炉核心装备技术以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已推广到国内 16 座特大型高炉及海外 5 座大型高炉,国内特大型高炉市场占有率达 70%,近三年新增利润超过 8 亿元。
2016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279 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 42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66 项,其中一等奖 3 项、二等奖63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71 项,其中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20 项、二等奖149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