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云南留守儿童心理关怀实践团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通过对泸西玄天武校学生开展特色课堂开眼界、社工活动拉距离、心理陪护近心理三层次的引导,帮助其树立生活的希望;期间经过与政府协商、线上筹款等方式,尽全力改善该校的物质条件。

容易跨越的是空间上的距离,而心灵间的隔阂却很难消除;容易抹去的是物质上的贫瘠,而知识上的匮乏却很难充盈;容易照亮的是漆黑的黑屋,而心房里的阴霾唯有爱能驱逐。
实践团走进了云南省泸西县玄天文武学校,这里的孩子超过 95% 是留守儿童,其中问题儿童占比高达 85%,他们游走在社会的边缘,是家长老师眼中不可重塑的孩子。经过前期了解发现:孩子自尊心较强,性格孤僻,存在严重的交往障碍,缺乏心理疏导,缺乏抗挫性;缺乏亲人陪伴,无法及时表达诉求,孩子具有自卑感和挫败感,缺乏管教,道德意识模糊,价值观错位;生命意识淡薄,曾有过自杀行为;视野狭隘,生活迷茫,缺乏对未来的规划。
针对这些情况,该实践团确立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开眼界——拉距离——近心理;三个层次的心理疏导与陪伴。上午开展轮换制特色课堂,下午进行社工大型活动,期间“一对一心理帮扶”计划并列实施。
在特色课堂上实践团专门为山区留守儿童开展涵盖音乐、美术、篮球、足球、科学实验、英语口语六个课堂。脱离课本死知识的趣味课堂充分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让孩子们知道还有许多等待去挖掘探索的事情。借助课堂这个平台,队员用自身品质带动孩子,言传身教,帮助其纠正积久的恶习,同时拉近了与孩子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展示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
社工大型活动,主要有趣味团体游戏和文化讲堂两方面。实践团开展纸杯传水、夹气球、绑腿跑、站地毯等社工游戏,游戏中通过“活动参与活动总结”两个层次,让孩子们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与领悟集体生活的重要性。深知自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实践团设计了一系列符合武校孩子特长的游戏,在调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充分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优势。除此之外该实践团文化讲堂的开展,将深山外的精彩带到孩子们的眼前,打开他们陷入困惑与失望的内心,开启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激发了孩子们闯出大山、开阔眼界的热情,有利于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世界,和周围的大世界融合。
“一对一”心理帮扶计划是该实践团最具特色和效果的环节。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自闭少语的孩子,确定了六位重点关怀对象,设计了“一对一”的帮扶计划。这几个孩子具有以下问题:家庭贫困、自闭少语、缺乏关爱、好吃懒做、有自杀行为、喜欢异性化的东西。实践团通过在活动中表扬不爱说话的孩子,帮助其找到自信,开口说话;通过家访,在物质支持和家庭沟通两方面对家庭贫困孩子进行帮助;通过谈心,改变异性化孩子周围歧视的眼光,并鼓励其走出大山,追寻梦想。在活动期间,通过每天的跟踪记录,形成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档案,记录着他们的改变。6 个帮扶对象变化明显,紧封的心扉逐步被打开,冰凉的内心逐渐被温暖,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改变。
随着活动与认识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变化让人欣喜。实践团在之前活动的基础上,为武校孩子安排了篮球比赛,师生同驰于赛场既释放了孩子内心压抑的情绪,又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博物馆参观,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历程,激励孩子们为家乡建设不断努力;给父母写信,思念、委屈、分享,泪水说诉出了心声,所有的情绪都在字里行间流露;文艺互教互演,舞台下的汗水,舞台上的绽放,让孩子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喜悦。这些活动,让打开自己封闭的思维,多思考自己能看到的风景,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发现闪光点。
实践团除了给孩子们提供心理支持以外,还积极地向当地政府及社会寻求帮助和支持。与文体局达成文体局整修武校球场,武校外出比赛的协定,让孩子的武术才华能够有展示的舞台。实践团联系到了泸西电视台、泸西报社、红河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增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此外,通过线上、线下筹款 5000 余元,捐赠篮球 4 个、乒乓球拍 10 副、图书160 余册、文具用品 10 套。为了使孩子们能有长期的发展,实践团还为孩子们联系中国梦想秀,希望他们能找到生活的希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育人怡心,苗系未来”。育苗云南留守儿童心理关怀实践团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自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本着传递爱与能量的初心,在生活中陪伴,在精神上引领,打开留守儿童紧扣的心扉,纠正问题儿童的错轨。通过精神的引领去帮助拓展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